[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进行车辆缴费的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7566.9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7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G06Q20/14;G06Q20/40 |
代理公司: | 11321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挽澜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牌号码 面部信息 摄像头采集 绑定关系 缴费车辆 支付账号 驾驶证 检测 关联 驾驶证照片 绑定请求 存储介质 接收用户 人脸识别 身份信息 身份验证 实名认证 提示信息 图像识别 支付请求 绑定 调用 匹配 采集 发送 查询 认证 申请 | ||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进行车辆缴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绑定请求,使用3D结构光技术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其中,所述绑定请求包括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驾驶证信息和车牌号码;
检测所述面部信息是否与所述驾驶证信息中驾驶证照片匹配;
若匹配,则检测所述实名认证信息是否与所述驾驶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一致;
若一致,则检测所述车牌号码是否与所述面部信息是否关联,若关联,则确定所述用户通过认证;
在认证通过后,建立所述车牌号码和支付账号的绑定关系;
在车辆缴费时,调用摄像头采集并识别待缴费车辆的车牌号码,根据所述绑定关系查询到与所述车牌号码绑定的支付账号,以及计算所述待缴费车辆的待缴费金额;
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并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待缴费金额,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进行扫脸支付,或者还用于提示所述用户将全脸调整至所述摄像头的拍摄框中;
调用所述摄像头采集面部信息,通过AI技术对所述面部信息进行面部身份验证,通过面部身份验证后,向支付机构发送第一支付请求,所述第一支付请求用于向所述支付机构请求支付,所述第一支付请求携带所述代缴费金额和所述支付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AI技术对所述面部信息进行面部身份验证,包括:
将所述面部信息与所述人脸特征库进行匹配;
若确定所述人脸特征库中存在与所述面部信息匹配的人脸,则确定所述用户通过识别;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全脸不在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则控制所述摄像头移动,直至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全脸出现在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
若检测到在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所述用户的人脸未显示全,则控制所述摄像头移动,直至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全脸出现在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与人脸特征库进行匹配,确定所述人脸特征库中不存在与所述面部信息匹配的人脸,则生成第二提示信息,并显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为非授权支付用户,以及提示所述用户申请绑定支付账号;
对所述摄像头的拍摄框中的人脸进行周期性扫描,并重复执行识别面部信息和匹配所述人脸特征库的操作,直至确定所述人脸特征库中存在与所述面部信息匹配的人脸后,向所述支付机构发送第二支付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摄像头采集所述待缴费车辆的车牌号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代缴费车辆的车牌号码区域进行边缘检测;
利用图像识别算法从车牌号码区域中识别所述车牌号码区域的特征区域,从所述特征区域中提取梯度直方图特征,将所述梯度直方图特征输入神经网络分类器;
根据所述梯度直方图特征对所述神经网络分类器中的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根据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对所述预训练模型的训练结果计算像素均值和标准差,将像素均值和标准差最大的计算结果确定为目标车牌号码。
其中,所述神经网络分类器的一种表示方式为:
I^(i,j)=I(i,j)-μ(i,j)σ(i,j)+C,μ、σ分别是以像素点(i,j)为中心的局部小邻域内的像素均值和标准差,C是常数,I是像素点(i,j)的灰度值,(i,j)∈W,W为所述梯度直方图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75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手机相机的在线翻译系统
- 下一篇:人脸识别方法和电子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