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金蚀刻废液在线再生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6815.2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8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源;陈祥衡;李明军;石杨;吴渤;王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欧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46 | 分类号: | C23F1/46;C25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6 | 代理人: | 庞立岩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金 蚀刻 废液 在线 再生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金蚀刻废液在线再生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五金蚀刻生产线产生的蚀刻废液通过电镀过滤机过滤后,送至废液处理再生槽进行电解催化;步骤二、将废液处理再生槽中的再生蚀刻液送至水射器中强制吸收Cl2,吸收后的再生蚀刻液流回所述废液处理再生槽中,不断重复;步骤三、将处理后的再生蚀刻液通过溢流再返回到五金蚀刻生产线中使用,控制五金蚀刻液的ORP值和电流密度,控制五金蚀刻液的酸度和比重。本发明可以达到减少废液排放量,减少外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减少氧化剂等药剂的补加,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蚀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五金蚀刻废液在线再生处理的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五金蚀刻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生产过程中会副产出大量的五金蚀刻废液,与PCB生产过程中副产出的铜蚀刻废液一样,都是比较难处理和处置的废液。
目前,在PCB生产过程中,对铜蚀刻废液已经有了可进行再生处理回用的成熟方法。但是,对于五金蚀刻废液,目前国内还没有再生处理的工艺方法,仍是个空白。以前,各厂家对五金蚀刻废液添加水进行稀释,加碱提高pH值后,排放到废水处理站,可作为净水剂使用,当时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如今,因五金蚀刻废液被列为危险废物,这种方法已经不允许了,必须采用外运,交专业危废公司处理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虽然避开了一定的安全、环保问题;但是,这样处理废液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生产成本陡增,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同时,在运输转运过程中仍存在跑冒滴漏的风险。所以,非常需要也研发一个能够电解再生、处理的工艺方法,但是,由于五金蚀刻废液酸性很强,对极板材质要求很高,铁又很难得到回收利用,再加上五金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杂质,给电解、再生处理的工艺带来许多难题,相比较,感觉对五金蚀刻废液进行再生的价值不是很大,综合以上因素,从而导致生产企业对研发再生技术的方法无人问津。但是,在当前安全、环保严管的形势下,生产企业就很迫切希望能研发一个适宜、合理、高效的处理工艺方法,来填补该领域再生技术的空白,将五金蚀刻废液更好的进行再生回用,达到减少废液排放量,减少外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减少氧化剂等药剂的补加,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宜、合理、高效的五金蚀刻废液在线再生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因在线进行,不需进行大的改变,只需要配套个别设备,工艺短,设备少,不仅操作方便,运行平稳,而且处理效果明显,为五金蚀刻液的循环使用,减少氧化剂的投加,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利保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专用装置。
本发明的方法是根据五金蚀刻生产的特点,利用专用电解设备,采用膜电解技术,并通过电解电流智能控制,提供一种在蚀刻生产线上在线进行循环吸收的处理方法。该技术将电解产生的少量Cl2,采用蚀刻废液实施强制吸收,与Cl2进行充分混合、反应的方法;将电解设备中的五金蚀刻废液,通过水射器的作用下产生负压,抽吸来自电解产生的少量Cl2,与蚀刻废液迅速混合,并与蚀刻废液中的Fe2+进行氧化反应,生成Fe3+,达到蚀刻废液提高氧化能力的目的。
其反应原理如下:
Cl2+H2O→HClO+HCl
HClO+HCl+FeCl2→2FeCl3+H2O
反应产生的FeCl3混合于五金蚀刻废液中,以增加蚀刻废液中Fe3+的含量,提高其氧化性,然后,再返回蚀刻生产线中应用。
一种五金蚀刻废液在线再生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欧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欧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6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