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6022.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9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志;罗兵;张斌;范建伟;罗金;成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4/4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黄易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通信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网关和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包括第一车载控制器和第二车载控制器,网关包括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第一车载控制器将包含目的IP的数据包发送到第一网关;第一网关按照规则在网卡抓取数据包,解析出目的IP,并根据目的IP,通过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将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网关;第二网关将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车载控制器,从而避免了共因失效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轨道交通无人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其中,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列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IEEE1474的定义,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一种“连续、自动的列车控制系统。利用轨道电路之外的高精度列车定位;连续、高容量、双向的车地数据通信;以及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列车和轨旁数据处理能力的列车保护功能,以及可选的自动列车运行和列车自动监控功能”。相比人工驾驶模式,自动列车驾驶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列车运行间隔,提高发车频次,大大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效率。
其中,在车地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上,国内正积极推广LTE-M通信系统。为了提高提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大多数的轨道交通线路会利用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设置不同频点来布设A、B冗余双网来提升通信可靠性。正常状态下,列车控制信息和列车运行状态信息会通过A网进行传输;当A网发生故障时,会启动全线路通信系统倒切,将列车控制信息和列车运行状态信息转移至B网进行传输;当A、B双网同时故障时,轨道列车将进入降级模式,列车驾驶员完全负责列车的运行控制。
其中,使用单一无线通信技术进行A、B冗余双网布设的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通信系统可靠性,但部分可靠性问题依旧存在。“共因失效”是冗余系统失效的主要根源,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A、B冗余双网由于使用了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极容易因为相同的原因造成系统宕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面向异构网络共存的网络架构来提升轨道交通通信可靠性的一种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网关和车载控制器;
所述车载控制器包括第一车载控制器和第二车载控制器,所述网关包括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
所述第一车载控制器,用于将包含目的IP的数据包发送到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用于按照规则在网卡抓取所述数据包,解析出所述目的IP,并根据所述目的IP,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所述第二网关,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关,用于在抓取到的数据包中添加序号;
所述第二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序号,对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去冗余操作,并将去冗余后剩下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关,用于在当前抓取到的数据包中添加序号,并存储添加的序号;其中,添加的序号为上一次存储的序号+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关在将去冗余后剩下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控制器时,存储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控制器的序号;
所述第二网关,用于根据存储的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控制器的序号,对新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去冗余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握手机制对所述第一网关和所述第二网关进行初始化,以实现数据包的序号的归零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6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