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5216.9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6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磐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20/02;C04B2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渗混凝土 纤维组合物 重量份 抗渗 高吸水树脂 聚丙烯纤维 三氧化二硼 粉煤灰 钢渣 改性橡胶 粗骨料 甲酸钙 减水剂 聚酰胺 抗渗性 碳纤维 质量比 泵送 矿粉 石膏 碎石 制备 水泥 | ||
1.一种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20-350份水泥、120-150份粉煤灰、65-95份矿粉、850-900份碎石、820-850份中砂、2-6份减水剂、170-190份水、10-26份抗渗组合物、100-120份粗骨料;
所述抗渗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25份改性橡胶颗粒、15-25份纤维组合物、20-30份钢渣、10-15份三氧化二硼、15-25份石膏、10-15份高吸水树脂;
所述纤维组合物为质量比为1:0.7-1.4:0.4-0.8:1.5-2.5的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甲酸钙和聚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为:330-340份水泥、130-140份粉煤灰、55-65份矿粉、770-790份碎石、730-740份中砂、3-5份减水剂、175-180份水、18-22份抗渗组合物、105-115份粗骨料;
所述抗渗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5-20份改性橡胶颗粒、18-23份纤维组合物、23-28份钢渣、12-14份三氧化二硼、18-23份石膏、12-14份高吸水树脂;
所述纤维组合物为质量比为1:0.9-1.2:0.5-0.7:1.8-2.3的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甲酸钙和聚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橡胶颗粒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橡胶颗粒置于浓度为10-15%的氢氧化钠中,浸泡20-25h,过滤,清洗,烘干;
(2)将橡胶颗粒置于硝酸含量为1.5-2%的且浓度为1-1.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24h,过滤,清洗,烘干;
(3)将水溶性环氧树脂与水按照1: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橡胶颗粒,室温固化,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35um的颗粒,水溶性环氧树脂、步骤(1)中橡胶颗粒和步骤(2)中橡胶颗粒的质量比为1:1.2-1.4:0.8-1.2。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渗组合物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聚酰胺加热融化,加入甲酸钙,混合均匀后,加入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均匀,制得纤维组合物;
(2)将钢渣和三氧化二硼混合均匀,加入纤维组合物,固化,粉碎,与改性橡胶颗粒、石膏、高吸水树脂混合均匀,制得抗渗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原料还包括2-6份泵送剂,所述泵送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1-3份炉渣、3-5份三乙醇胺、1.1-1.5份葡萄糖酸钠、0.8-1.6份萘系高效减水剂和2.2-2.8份松香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由质量比为1:1.2-1.5:2-3的煤渣、空心玻璃微珠和陶粒混合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为F类Ⅱ级粉煤灰,所述粉煤灰为低钙II级,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量)为8-12%,需水量比为95-98%,烧失量为2-4.5%。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脂肪族(羟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矿粉的比表面积为400-450m2/kg,28天活性指数为95%,流动度比为99%。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强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粉煤灰、碎石、中砂、矿粉和粗骨料充分混合均匀,制得预混物;
S2、向水中加入减水剂、泵送剂和抗渗组合物,混合均匀后加入预混物,充分混合,制得高强抗渗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磐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磐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52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增强复合节能材料
- 下一篇:一种疏水硅溶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