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3815.7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9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波;凌松;汪胜和;刘当武;王海雷;孙磊;徐善军;龚志文;李帅;陈晨;张铜;吴雪莲;孙霄伟;王晨哲;张振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34118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基座 固定架 夹持钳 线缆 剥皮器 工作平稳性 机器人作业 布置位置 动作路径 滑移动作 随动系统 线缆轴线 夹持腔 线缆夹 自定心 自适应 重合 避让 剥皮 带电 固接 夹持 夹紧 缆轴 钳口 围合 线径 | ||
1.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安装基座(10),所述安装基座(10)上设置仅沿线缆轴向产生往复滑移动作的固定架(21),固定架(21)上固接有剥皮器;夹持钳(30)至少布置于安装基座(10)的一端处,以便在剥皮器工作时作径向动作夹紧线缆,所述夹持钳(30)的钳口所围合形成的夹持腔的轴线与线缆轴线彼此重合,且夹持钳(30)布置位置与固定架(21)的动作路径间彼此空间避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钳(30)包括板面铅垂设置的安装板(31),安装板(31)的内侧板面的底端与安装基座(10)的端部相固接;安装板(31)外侧板面处设置轴向伸缩杆(32)且轴向伸缩杆(32)的工作端的伸缩路径垂直线缆轴线;轴向伸缩杆(32)的工作端固接有推块(33),推块(33)的两端沿轴向伸缩杆轴线而轴对称的固接有左滑块(34a)和右滑块(34b);安装板(31)外侧板面的顶端处以线缆轴线为对称轴而轴对称的设置有板面铅垂的左导向块(35a)和右导向块(35b),且左导向块(35a)和右导向块(35b)均通过水平导轨(36)而配合于安装板(31)处;左导向块(35a)和右导向块(35b)的外侧板面处凸设有定位销轴(35c),左滑块(34a)和右滑块(34b)上对应设置有供定位销轴(35c)穿入定位销孔(34c),定位销孔(34c)的孔型长度方向由下而上沿相应滑块板面而延伸布置,且两组定位销孔(34c)的水平间距由下而上逐渐增加;左导向块(35a)及右导向块(35b)的相邻端面处分别布置一组C型卡口(37),两组C型卡口(37)的槽腔彼此配合从而构成用于对合和夹紧线缆缆身的所述圆柱状夹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外形呈竖直方板状,安装板(31)顶端处凹设有限定线缆最大下降距离的U型槽状的限位弧槽(38),以便C型卡口(37)对合夹持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限位弧槽(38)的两槽壁处斜向向上延伸有两组延伸板(39),所述延伸板(39)与安装板(31)处于同一铅垂面上,且两组延伸板(39)的水平间距由下而上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伸缩杆(32)为轴线铅垂设置的电动推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0)上还布置有轴向推杆(22),轴向推杆(22)的推力方向平行线缆轴线方向;轴向推杆(22)的顶端布置顶端挡块(23),顶端挡块(23)上布置感应面,固定架(21)上设置用于配合感应面的传感头(27a),传感头(27a)的感应端指向所述感应面所在方向;本系统还包括拉簧(24),拉簧(24)的一端固接于所述顶端挡块(23)上,而另一端沿线缆轴向延伸并与固定架(21)间构成固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推杆(22)的上侧及下侧均布置有一组滑移光轴(25),且两组滑移光轴(25)沿轴向推杆(22)的轴线而轴对称布置;固定架(21)上布置轴线平行线缆轴向的两组安装孔(21a),滑移光轴(25)与安装孔(21a)间一一对应的构成孔轴滑移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夹持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架(21)外形呈板面铅垂布置的方板状,固定架(21)的顶端向上延伸有用于直接配合剥皮器的延伸臂(21c),而固定架(21)上设置与轴向推杆(22)轴线重合的供轴向推杆(22)穿过的避让孔(21b);安装孔(21a)内布置直线轴承(26),滑移光轴(25)穿过直线轴承(26)的内圈从而与安装孔(21a)间构成轴承配合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38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