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载基因药物的靶向EpCAM脂质体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3380.6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2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文;梁欣;赵玉宇;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7/18;A61K47/24;A61K47/28;A61K31/710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31002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暄;豆欣欣<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白脂质体 纳米颗粒 脂质体纳米 有机溶剂 脂质体膜 活化 核酸适配体修饰 纳米颗粒表面 核酸适配体 水化 基因药物 主动靶向 储存液 包载 成膜 孵育 配比 预设 羧基 修饰 制备 挤出 透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EpCAM主动靶向功能的可包载基因药物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DOTAP、HSPC、Chol、DSPE‑PEG2000‑COOH按预设配比共同溶于有机溶剂中;(2)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透明均匀的脂质体膜;(3)使脂质体膜水化,并挤出成膜,形成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4)将EDC、NHS加入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中,以活化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表面的羧基,将NH2‑修饰的EpCAM核酸适配体储存液加入活化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中,孵育,以将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进行EpCAM核酸适配体修饰,而获得所述的脂质体纳米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包载基因类药物的纳米颗粒,其具有EpCAM靶向性。
背景技术
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代表了一类新的小型非编码RNA,其通过与靶mRNA的3’非翻译区(UTR)中的互补序列的碱基配对来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研究表明miRNA几乎控制着每个生物学过程,并且它们的异常表达导致疾病状态,如癌症。然而,与其他基因类药物相同,miRNA模拟物的亲水性质,对血清中核酸酶降解的敏感性,渗透性差和肿瘤细胞吸收减少是实现其有效的体内递送的主要障碍。
脂质体是目前最成功的药物输送载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约30多种脂质体系统进入临床疾病的治疗。脂质体载药以前的机理主要也是通过肿瘤组织的EPR效应。为了实现更特异的靶向,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脂质体是更佳选择。
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CAM)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于1979年由Herlyn等在结肠癌中发现,被认为是人类结肠癌组织的主要肿瘤相关抗原,可作为结肠癌靶向给药的潜在靶点。
因此,通过构建靶向EpCAM的脂质体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包载miRNA等基因类药物,可有效增加其在EpCAM高表达肿瘤部位的积蓄,提高其体内稳定性,以更好地发挥肿瘤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医药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借助DSPE-PEG2000-COOH、DOTAP、HSPC以及Chol的组合和配比,将具有靶向功能的EpCAM核酸适配体修饰于脂质体纳米颗粒上,实现了具有EpCAM靶向功能的、可载基因药物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制备工艺简单,可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对基因药物用于靶向治疗EpCAM高表达的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EpCAM主动靶向功能的可包载基因药物的脂质体纳米颗粒,所述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包括组分DOTAP、HSPC、Chol合DSPE-PEG2000-COOH,且所述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的表面经EpCAM核酸适配体修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EpCAM主动靶向功能的可包载基因药物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靶向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均匀,低毒性,具有长循环效果,能增动肿瘤靶向富集作用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所述的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高,对基因药物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DOTAP、HSPC、Chol、DSPE-PEG2000-COOH按预设配比共同溶于有机溶剂中;
(2)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透明均匀的脂质体膜;
(3)使所述的脂质体膜水化,并挤出成膜,形成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NPs);
(4)将EDC、NHS加入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中,以活化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表面的羧基,将NH2-修饰的EpCAM核酸适配体储存液加入活化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中,孵育,以将所述的空白脂质体纳米颗粒进行EpCAM核酸适配体修饰,而获得所述的具有EpCAM主动靶向功能的可包载基因药物的脂质体纳米颗粒(AN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3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