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3310.0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包峰;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B61L5/06;B61L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道岔 自动 开闭 故障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自动开闭器的动接点从转动静接点转换到表示静接点所用的转换时间;根据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转换时间的变化趋势及标准差,确定动接点打入转动静接点的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根据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对道岔进行故障预测。以此方式,可以及时地发现或者提前预测到道岔不能转动或者失表示,避免定期维护所浪费的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道岔实现了列车从一股道转到另外一股道的功能。道岔是轨道交通中的安全苛求系统,没有冗余系统。所以保证道岔的功能完成是轨道交通日常维护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道岔由转辙机搬动,在转辙机中自动开闭器实现了道岔转动功能和表示功能的切换。自动开闭器具有4组静节点和2组动接点,其中静节点组1,3实现了定位和反位表示的功能,静接点组2,4实现了转动的功能。根据联锁的命令,接通转动节点组,实现转辙机转动,转动到位后,接通静接点组,实现表示的功能。
动接点组接点打入静节点组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打入表示静接点组过深,则可能造成道岔不能转动;如果打入转动静接点组过深,则可能造成失表示,这两种故障都会影响正常的行车。
自动开闭器打入深度是道岔日常维护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没有能够在线监测的系统和方法,只能通过定期的计划性维护,使用缺口检查尺等工具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自动开闭器的动接点从转动静接点转换到表示静接点所用的转换时间,并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转换时间的变化趋势及标准差;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动接点打入静接点的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根据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预测道岔是否会发生故障。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获取自动开闭器的动接点从转动静接点转换到表示静接点所用的转换时间,包括:在所述动接点从转动静接点转换到表示静接点的过程中,检测交流道岔的A相电流和/或B相电流;获取所述A相电流和/或所述B相电流为0的时间段,作为所述转换时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获取所述A相电流和/或所述B相电流为0的时间段,包括:获取所述A相电流和/或所述B相电流为0时的采样点数;根据所述采样点数确定电流为0的时间段,作为所述转换时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动接点打入静接点的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包括:根据所述标准差判断所述变化趋势的离散度;若所述离散度小于离散度阈值,则将所述转换时间的所述变换趋势对应为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将所述转换时间的所述变换趋势对应为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包括:将所述转换时间的所述变化趋势中每一时间点均对应为一个所述打入深度;根据多个所述打入深度确定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道岔自动开闭器的故障检测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动开闭器的动接点从转动静接点转换到表示静接点所用的转换时间,并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转换时间的变化趋势及标准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和所述标准差,确定所述动接点打入静接点的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打入深度的变化趋势预测道岔是否会发生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3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