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渣量和炉渣成分在线改质的炼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1443.4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浏;佟溥翘;胡砚斌;贾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8 | 分类号: | C21C7/068;C21C7/0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炉渣 成分 在线 炼钢 方法 | ||
一种适用于铁水“三脱”预处理与转炉脱碳双联工艺采用的炼钢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提高钢渣反应效率,实现炉渣阶梯循环利用和在线炉渣改质,大幅减少炼钢渣量和彻底消除排出渣中的自由氧化钙(CaOf)含量。将脱碳炉和三脱炉脱硫期所形成的高碱度终渣按与石灰2:1的置换比代替石灰全部在脱硅期加入,[Si]氧化生成大量SiO2与加入的高碱度终渣混合、熔化,实现在线改质。将高碱度富含CaOf的炉渣转变为低碱度(R≤1.8),完全消除CaOf的泡沫渣,连续排出炉外。和传统炼钢造渣工艺相比,可降低石灰消耗50~60%;降低其它造渣辅料(如白云石、矿石或氧化铁皮等)消耗30~40%;排出的炼钢废渣量从100~120kg/t降低到40kg/t;彻底解决了炼钢渣因CaOf≥2.0%所造成的粉化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领域,特别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铁水“三脱”预处理与转炉脱碳“双联”工艺采用的炼钢方法。通过提高渣钢反应效率、炉渣阶梯循环利用和在线炉渣改质,大幅减少炼钢炉渣量和完全消除排出渣中的自由氧化钙(CaOf)含量。
技术背景
炼钢的本质是一个氧化提纯过程,即通过吹氧和造渣,使铁水中碳、磷、硅、锰、铬、钛、钒等杂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生成物(除C以外)进入炉渣,达到钢水提纯的目的。这种传统的炼钢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钢渣反应效率低,渣量大。以脱磷为例,脱磷效果和渣量决定于渣钢间磷的分配比(LP=(%P)/[%P]):当LP=100和200时,对相同磷含量的铁水达到相同的终点[P]要求,前者的渣量比后者大1倍。同样,还原条件下脱硫,渣钢间硫分配比(LS=(%S)/[%S])为1000;氧化条件下脱硫,LS仅为4~6,意味着在相同脱硫效果的前提下,氧化脱硫的渣量约比还原脱硫高160~200倍。
(2)倒渣不方便,无法实现炉渣阶梯利用。炼钢渣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容量因子和强度因子,即渣量=容量因子×强度因子。通常,铁水硅含量是磷、硫含量的10~20倍,硅为容量因子;但脱磷、脱硫要求高碱度(R≥3.5)是脱硅渣碱度要求的2.5倍,为强度因子。所以,常规转炉炼钢为最大的容量因子与最高的强度因子的乘积,造成渣量很大,为100~120kg/t钢。日本开发的MURC工艺将炼钢过程分为脱硅、磷期和脱碳期两个阶段,中间倒渣,如图1所示[1]。脱碳期渣全部留在炉内供下一炉冶炼使用,比传统炼钢工艺可减少渣量20~30%。但仍存在反应效率不高(LP提高不明显),中间倒渣延长5min吹炼时间,降低了转炉生产效率等问题。
(3)转炉排出的终渣难以应用。为保证脱磷、脱硫效果,通常碱度R≥3.5,炉渣岩相结构以C3S为主。C3S不稳定,低温下转变为CaO·SiO2或2CaO·SiO2和自由氧化钙CaOf,造成废弃转炉渣中存在大量CaOf,极易吸潮,与水反应CaOf+H2O=Ca(HO)2,体积膨胀,造成粉化,限制了转炉渣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多采用“闷渣工艺”处理钢渣,效果较好。但对脱除CaOf的效果不佳(处理后CaOf为2.63~3.27%)[2];日本开发出“蒸压工艺”,采用密闭容器提高蒸汽压力,进一步降低CaOf,但渣处理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德国曾试验在电炉出钢后向炉内熔渣喷吹SiO2粉末,将高碱度渣在线改质为低碱度渣,如图2所示,但未实现工业化生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1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