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及排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0912.0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梅骜;宁大雕;许顺利;朱智聪;吴承仁;李小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G01K1/14;G01K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田秀秀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电芯内 温感线 排布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所述温感线包括金属藕丝和包覆在所述金属藕丝外部的绝缘皮,所述温感线上设有用于测量裸电芯内部温度的测温点,所述测温点为两段及两段以上金属藕丝的连接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排布方法,通过将温感线内置于裸电芯(样品)内部,以能够在基本不影响裸电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对电芯样品的内外温度分布情况的测量评估,从而获取电芯外部测点温度与电芯内部最高温度的相应关系,优化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策略,保证电芯在安全可靠的温度状态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温度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及排布方法。
背景技术
对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而言,电池作为其动力来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三元等高比能量的电池系统而言,电池在安全可靠的温度状态下运行,对电动工具的正常使用非常重要。
目前,对电池进行热管理通常采用液冷方式。该种方式会通过监控电池包内电池温度高低、进而选择调节冷却液流速等方式对电池进行热量管理。
然而,对于硬壳电芯组成的电池包而言,温度测点布置位置一般处于电芯极柱与汇流排焊接的位置,该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芯的温度分布情况,但由于电芯壳体及内部存在导热热阻等原因,根据上述温度测点布置位置测得的温度往往无法反应电芯内部的最高温度情况,从而会导致电池系统对电芯的散热控制不准确,且在电芯内外温差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电芯热失控的发生,出现起火爆炸等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测量硬壳电芯内部温度的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及排布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所述温感线包括金属藕丝和包覆在所述金属藕丝外部的绝缘皮,所述温感线上设有用于测量裸电芯内部温度的测温点。
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藕丝直径为0.05mm ̄0.1mm。
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藕丝与所述绝缘皮之间有第一间隙,密封所述第一间隙。
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感线包括内置于所述裸电芯内部的内测段和连接所述内测段的末端的外测段,所述测温点位于所述内测段上,通过密封所述外测段的末端端部密封所述第一间隙。
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外测段的末端端部涂抹AB胶密封所述第一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排布方法,提供以上所述的置于电芯内的温感线、测试设备、电池、裸电芯及连接片,所述电池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上的通孔,所述裸电芯包括电芯极耳,所述排布方法包括:
固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顶盖、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芯极耳;
将所述温感线的一端穿过所述顶盖上的通孔,于所述顶盖内侧形成内测段,于所述顶盖与所述测试设备之间形成外测段;
所述内测段包括测量所述裸电芯内部温度的测温点,布设所述测温点;
所述温感线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密封所述第二间隙;
将所述温感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测试设备。
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点包括位于所述裸电芯正中心的第一测温点,所述第一测温点头部通过防短路隔膜包裹后,利用胶带固定。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温点还包括位于所述裸电芯顶面中心、所述极耳耳根部、所述极耳与所述连接片的固接处以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顶盖的固接处的第二测温点,所述第二测温点利用胶带固定。
一实施例中,于所述顶盖内侧的部分第二间隙进行涂胶,固定所述温感线的内测段;于所述顶盖外侧剩余部分的第二间隙涂胶,密封所述温感线的外测段。
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mm ̄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0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