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及其中间产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0204.7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初晓晓;刘希光;逄茂甫;刘冬;周国仁;张毓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4 | 分类号: | C07F15/04;B01J31/24;C01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核 氢化 模型 及其 中间 产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所述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所述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为离子型化合物,其以镍原子为结构单元的中心,镍原子上分别连接一个双膦配体和一个双齿氮硫配体[NS],共同组成阳离子配合物,阳离子配合物带有一个正电荷,阳离子配合物抗衡一个四氟硼酸根阴离子;所述双膦配体为1,2‑双二苯基膦乙烷,所述双齿氮硫配体[NS]为8‑喹啉硫醇。所述的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具有催化活性,是良好的仿酶模型催化剂,其晶体结构稳定,且采用廉价金属镍,可降低成本,具有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及其中间产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矿石能源的减少,开发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些清洁能源中,氢气以其高的燃烧热,燃烧后无污染,仅释放H2O,可再生等优点,而被大家广泛关注。
目前工业上的制氢方法多为电解水和化石能源气化,电解水的制氢技术存在耗能大,需要较高的电量,并且由于电解装置的限制,产氢规模较小,未达到能源需求的级别。矿石能源气化的制氢技术,首先矿石能源不可再生,且反应后生成的CO,CO2等大气污染物。
为寻找清洁、廉价、高效的产氢方法,科学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某种能够催化可逆反应的酶,命名其为氢化酶;氢化酶主要包括三类:单Fe氢化酶,FeFe氢化酶以及NiFe氢化酶,科学家根据氢化酶的结构和性质,模拟合成了许多仿酶模型物,但多数仿酶模型物不具备催化活性,少数具有活性的配合物,其结构不稳定等,阻碍了生物仿酶制氢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及其中间产物、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数仿酶模型物不具备催化活性,少数具有活性的配合物,其结构不稳定等,阻碍了生物仿酶制氢的发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所述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所述镍单核类氢化酶模型物为离子型化合物,其以镍原子为结构单元的中心,镍原子上分别连接一个双膦配体和一个双齿氮硫配体[NS],共同组成阳离子配合物,阳离子配合物带有一个正电荷,阳离子配合物抗衡一个四氟硼酸根阴离子;所述双膦配体为1,2-双二苯基膦乙烷,所述双齿氮硫配体[NS]为8-喹啉硫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镍单核类中间产物,所述镍单核类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所述镍单核类中间产物以镍原子为结构单元的中心,镍原子上分别连接一个双膦配体和一个双齿氮硫配体[NS],镍原子与氯原子以金属键形式连接;所述双膦配体为1,2-双二苯基膦乙烷,所述双齿氮硫配体[NS]为8-喹啉硫醇。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镍单核类中间产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室温环境下,将Ni(dppe)Cl2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以获得Ni(dppe)Cl2溶液;将8-喹啉硫醇钠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以获得8-喹啉硫醇钠溶液;
将所述8-喹啉硫醇钠溶液滴加到所述Ni(dppe)Cl2溶液中,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钠,减压浓缩,得到镍单核类中间产物;其中所述8-喹啉硫醇钠和所述Ni(dpp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1.3。
优选地,所述8-喹啉硫醇钠和所述Ni(dpp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0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