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虫害防水电力电缆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8902.3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1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王新国;刘威;于阳;连钧宇;韩淑杰;桂裕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2;H01B13/14;H01B13/24;H01B13/26;H01B13/32;H01B9/00;H01B7/285;H01B7/282;H01B7/02;H01B7/18;H01B7/22;H01B7/28 |
代理公司: | 32257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磊<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52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防虫害 缆芯 双面铝塑复合带 径向防水层 铝塑复合带 加热装置 双层共挤 绝缘层 挤出 防水电力电缆 纵向阻水性能 聚乙烯材料 工艺生产 紧密粘合 径向阻水 尼龙材料 导体 共挤层 挤出机 喇叭模 外护层 包覆 标称 内层 塑面 纵包 生产工艺 加热 防水 紧贴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虫害防水电力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导体;S2、制备绝缘层;S3、制备缆芯;S4、制备防水与防虫害共挤层:在S3制备的缆芯外纵包双面铝塑复合带,通过喇叭模将铝塑复合带收紧到紧贴缆芯的大小,再经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通过加热装置使铝塑复合带的塑面相互黏贴,紧密粘合在一起,构成第一步径向防水层;缆芯包覆双面铝塑复合带后,采用双层共挤挤出机进行双层共挤,内层采用聚乙烯材料,挤出标称厚度应为2.0mm,作为第二步径向防水层,外层采用尼龙材料,挤出厚度应不小于0.2mm,作为防虫害层;S5、制备外护层。使用该工艺生产出的电缆具有纵向阻水性能和径向阻水性能,并且实现物理防虫害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防虫害防水电力电缆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电缆的敷设安装环境越来越复杂,部分电缆沟(井)因设计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均长期浸泡于水中,有的井(沟)水深达1m左右,因排水困难,电缆巡视人员无法下井进行正常巡视,影响到电缆巡视质量,而电缆受潮或进水对电缆性能影响巨大。
电线电缆若发生受潮或进水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其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通电过程中,极易造成电线电缆短路或火花现象,造成电线电缆绝缘击穿、短路,甚至造成电线电缆火灾事故。更为致命的是,电线电缆受潮和进水,也将降低电线电缆的各项物理性能,加快电线电缆绝缘老化速度,降低使用寿命,电缆导体进水后,进水量大时,水分可沿着导体纵向方向蔓延,电缆通电后主绝缘靠近导体线芯侧产生水树枝,并进而导发电树枝,最后导致主绝缘击穿。因此交联电缆内部进水的后果严重性。
另外,国内部分地区要求电缆具有防虫害特性,现防虫害采用化学方法来实现,即在电缆的外护套内增加化学制剂来达到防虫害的特性,但这种方法可能造成电缆护套生产人员及安装敷设施工人员产生过敏现象。引起身体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虫害防水电力电缆的生产工艺,使用该工艺生产出的电缆具有纵向阻水性能和径向阻水性能,并且实现物理防虫害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虫害防水电力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导体:金属杆材在外力的作用下,经过拉伸模具得到导线单丝,以一根导线单丝为中心,将多根导线单丝分层、多次、正反向绞合在中心的导线单丝外侧制成导体,在多层导线单丝之间填充阻水材料,在导体外绕包有阻水带;
S2、制备绝缘层:在S1制备的导体外挤包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S3、制备缆芯:将多根制备的导体进行绞合,采用非吸湿性填充物填充在导体内部的间隙中,采用非吸湿性包带绕包在多根导体外侧,构成缆芯;
S4、制备防水与防虫害共挤层:在S3制备的缆芯外纵包双面铝塑复合带,通过喇叭模将铝塑复合带收紧到紧贴缆芯的大小,再经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通过加热装置使铝塑复合带的塑面相互黏贴,紧密粘合在一起,构成第一步径向防水层;
缆芯包覆双面铝塑复合带后,采用双层共挤挤出机进行双层共挤,内层采用聚乙烯材料,挤出标称厚度应为2.0mm,作为第二步径向防水层,外层采用尼龙材料,挤出厚度应不小于0.2mm,作为防虫害层;
S5、制备外护层:在S4制备的防水与防虫害共挤层外挤包外护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步骤S1中,导线拉丝的过程中,在拉丝模具内添加润滑液,保持拉丝模具内通畅,润滑液的配比浓度为2%~10%。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润滑液循环使用,温度控制在10℃~65℃之间,并且需要使用折光仪定期测试润滑液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8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线机器全自动点缠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缆外绝缘层加工的塑型退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