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8823.2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范锐平;彭江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华银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14 | 分类号: | G01N27/414;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45123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南概 |
地址: | 5300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壮锦大道东侧***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传感器 肿瘤标志物 流体通道 抗体分子 芯片 液池 蚀刻 纳米孔阵列 电极图形 快速定量 快速检测 芯片表面 液压驱动 漏电极 源电极 检测 钝化 光刻 修饰 阻塞 捕获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提供一纳米孔阵列模板蚀刻出纳米传感器芯片;S2:在纳米传感器芯片中图构并光刻出电极图形,完成源电极、漏电极和两个栅极的设计;S3:设计流体通道,钝化后在纳米传感器芯片表面和流体通道修饰抗体分子;S4:将步骤S2得到的纳米传感器芯片与液池组装成纳米传感器;S5:在液池一侧加入肿瘤标志物分子;S6:肿瘤标志物分子在液压驱动下快速进入流体通道并被抗体分子捕获;S7:检测肿瘤标志物分子被捕获产生后的阻塞电流,实现肿瘤标志物的快速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是涉及一种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标志物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的物质,其在血液、尿液、浆膜腔积液或其他组织液中的含量发生改变。肿瘤标志物可以由肿瘤组织直接产生,亦可是由非肿瘤组织对肿瘤的反应所产生,另外,某些核酸分子也可作为肿瘤标志物成分。肿瘤标志物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检测和诊断,其水平的升高可预示着肿瘤的发生,然而也可由其他原因所致。
肿瘤标志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是生化比色法(酶类)和免疫检测法,免疫法测定有特异、敏感、快速、操作简便、稳定性好、能定量等优点。免疫学检测主要是三大技术: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或抗体的放射免疫测定(RIA)、酶标记的酶联免疫测定(ELISA)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免疫测定(FIA)。由于放射性免疫测定使用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用安全可靠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取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有效降低检测方法的复杂程度问题、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提供一纳米孔阵列模板蚀刻出纳米传感器芯片;
S2:在纳米传感器芯片中图构并光刻出电极图形,完成源电极、漏电极和两个栅极的设计,形成场效应管电路,并通过纳米导线管外接检测探针;
S3:设计流体通道,钝化后在纳米传感器芯片表面和流体通道修饰抗体分子;
S4:将步骤S2得到的纳米传感器芯片与液池组装成纳米传感器;
S5:在液池一侧加入肿瘤标志物分子;
S6:肿瘤标志物分子在液压驱动下快速进入流体通道并被抗体分子捕获;
S7:检测肿瘤标志物分子被捕获产生后的阻塞电流,实现肿瘤标志物的快速定量检测。
优选地,在所述S1步骤中,纳米孔阵列模板为炭纳米二氧化钛晶体。
优选地,在所述S2步骤中,利用紫外光刻方法在纳米传感器芯片刻上源电极、漏电极及栅电极的图形,采用薄膜磁控溅射沉积技术沉积金属层后,分别在源电极、漏电极及栅电极上分别沉积亚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棒氧化铜,最后超声剥离光刻胶即可得到电极图形。
优选地,在所述S3步骤中利用紫外光刻法制备钝化层;设计流体通道时采用激光雕刻,且流体通道为两行并排成列多个流体通道组成。
优选地,在所述S5步骤中的肿瘤标志物分子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优选地,在所述S7步骤中检测时的电压为:3-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华银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华银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8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