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续药药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48743.7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9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郑薇亮;闫丽娟;陈媛;段舒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
| 主分类号: | G16H20/10 | 分类号: | G16H20/10;G16H40/20 |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槐萱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品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续药药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药品续药操作请求时,根据被替换药品的药品码,从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将对应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更改为非执行状态;根据续药药品码,从执行药品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并判断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当判断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在执行状态时,则发出警报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当判断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非执行状态时,则发送续药指令至用户终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续药指令,以完成续药操作。能够自动检测是否为正确的药品,以及正确识别该药品对应的是否为正确的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用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续药药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心率血压的维持经常依赖血管活性药品。对于该类药品的输注,临床上常采用微量注射泵的方式,以提高药液输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美国紧急医疗研究机构(ECRI)发布的“2017十大医疗技术危害”的预警,输液泵不安全操作高居首位。综合分析发布的2013年至2017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人为不当操作始终是影响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占比为40%。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其注重失效模式分析,并通过计算形成发生概率与严重度组合的危害矩阵,以找出风险最高的部分加以改进。为了减少血管活性药品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目标,我院采用HFMEA对血管活性用药流程进行管理,并借由我院护理信息团队主导设计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为临床护理安全提供保障。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只实现了药品和患者身份信息之间的查核,但无法识别该药品是否正确的被更换,从而无法形成信息化屏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续药药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检测是否为正确的药品,以及正确识别该药品对应的是否为正确的患者。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续药药品的检测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药品续药操作请求时,根据被替换药品的药品码,从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将对应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更改为非执行状态;
根据续药药品码,从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
当判断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在执行状态时,则发出警报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以避免使用错误续药药品;
当判断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非执行状态时,则发送续药指令至用户终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续药指令,以完成续药操作。
优选地,当判断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非执行状态时,则发送续药指令至用户终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续药指令,以完成续药操作,具体为:
当判断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为非执行状态时,根据所述续药药品码从所述执行药品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第一患者信息;
获取患者腕带上的第二患者信息,并判断第一患者信息是否与第二患者信息一致;
当判断第一患者信息与第二患者信息一致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输入药品流速以及给药浓度确认结果后,并发送续药指令至用户终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续药指令,以完成续药操作完成续药的药品执行操作。
优选地,在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药品续药操作请求时,根据被替换药品的药品码,从执行药品数据库中将对应药品信息的执行状态更改为非执行状态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8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