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净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5496.5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洪雷;邓学燊;商远刚;刘红平;李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4 | 分类号: | E02B7/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张国香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净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净水坝,该生态净水坝通过水质检测端、水质净化端和可调坝体端这三个不同的功能端构建形成一个可持续运行生态净水系统,该生态净水坝通过该生态净水系统实现对水坝内部水体和河道内部水体的同步水质净化处理,并且该水质净化处理是根据该水坝内部水体水质状态和河道内部水体水质状态进行适应性的生态净化,该生态净化能够保证在净化过程中并不对水体以及水坝与河道附近的区域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破坏,从而有效地改善水坝内部水体和河道内部水体的水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保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净水坝。
背景技术
水坝具有蓄水排洪的功能,其通常建设在河道的上游位置,以便于对河道的水流状态进行调节。虽然在河道上游建设水坝能够有效地保证河道的安全和提高河道的调节适应性,但是水坝同时会对水体进行截流,而截流后的水体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寄生虫繁殖和细菌病毒滋生等不同问题,还有水坝的截流作用还会导致河道下游的水流量减小,排放到河道下游的污染物无法及时被河水带走,从而导致河道下游发生水体污染的问题。现有的水坝只能根据河道流域所在区域的降水和干旱情况来进行蓄水或者放水操作,其并不能根据水坝内部水体和河道内部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相应的水质净化操作,这不仅对水坝附件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加剧河道水体的污染程度。可见,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对水坝内部和河道内部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的水坝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水坝,该生态净水坝通过水质检测端、水质净化端和可调坝体端这三个不同的功能端构建形成一个可持续运行生态净水系统,该生态净水坝通过该生态净水系统实现对水坝内部水体和河道内部水体的同步水质净化处理,并且该水质净化处理是根据该水坝内部水体水质状态和河道内部水体水质状态进行适应性的生态净化,该生态净化能够保证在净化过程中并不对水体以及水坝与河道附近的区域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破坏,从而有效地改善水坝内部水体和河道内部水体的水质状态;此外,生态净水坝还通过构建关于坝体内水体的水质评价模型以及关于河道水体的水质评价模型来预测水坝内水体和河道水体的水质变化,以便于对不同区域的水体进行智能化可控的净化处理,从而有效地避免水体发生大规模污染的情况;还有,该生态净水坝通过水坝内部和河道内部两个不同区域的水质对比结果和不同区域的降水状态,来适应性地调整坝体闸口的动作模式,从而便于交替地或者同步地净化不同区域的水质以及提高水坝进行放水操作和蓄水操作的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水坝,所述生态净水坝包括水质检测端、水质净化端和可调坝体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质检测端用于检测坝体内部处和/或河道处对应的水质状态,其包括坝体水质检测模块和河道水质检测模块;
所述水质净化端用于根据所述水质状态对所述坝体内部处和/或所述河道处进行生态净水处理,其包括坝体水质净化模块和河道水质净化模块;
所述可调坝体端用于根据所述仿生态净水处理的结果,适用性地调整坝体进行放水操作或蓄水操作;
进一步,所述坝体水质检测模块包括坝体水深检测子模块、坝体水流检测子模块、坝体异物检测子模块和坝体水质状态模型生成子模块;其中,
所述坝体水域检测子模块用于获取坝体内的实时水体水域数据;
所述坝体水流检测子模块用于获取坝体内水体的流动状态数据;
所述坝体异物检测子模块用于获取关于坝体内水体存在的宏观异物和/或微观异物状态对应的宏观异物状态数据和/或微观异物状态数据;
所述坝体水质状态模型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水体水域数据、所述流动状态数据、所述宏观异物状态数据和所述微观异物状态数据中的至少一者,构建关于坝体内水体的水质评价模型;
进一步,所述坝体水域检测子模块包括第一遥感拍摄单元水体深度计算单元和水域面积计算单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5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