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5370.8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4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华;郭颖;夏称阳;姚康林;周美鑫;李晨洁;陈妮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554;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可调 锂电池 | ||
1.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包括外壳、导热材料、正极柱和负极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针套(1)、电芯单体(2)、正极极耳(4)、负极极耳(5)、导热管(6)、热传导介质、液压缸(7)、过滤器、液压泵(8),单向阀(9)、安全阀(10)、二位四通阀(11)、加热器(12)、比例电磁阀(13)、温度传感器(14)、换热器(15)、液压泵二(16)和温度计(17),至少一个所述卷针套(1)设置在所述电芯单体(2)的中部;所述导热管(6)设置在所述卷针套(1)内;所述正极极耳(4)与所述负极极耳(5)分别连接在所述电芯单体(2)上;所述正极极耳(4)与正极柱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5)与负极柱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柱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若干组所述电芯单体(2)排列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和电芯(2)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材料;所述液压缸(7)与液压泵(8)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液压缸(7)与液压泵(8)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液压泵(8)、单向阀(9)和二位四通阀(11)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所述安全阀(10)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单向阀(9)和二位四通阀(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二位四通阀(11)的右位上通过管路连接有加热器(12),所述二位四通阀(11)的左位与所述加热器(12)均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比例电磁阀(13)上;所述比例电磁阀(13)、导热管(6)、换热器(15)、液压泵二(16)及液压缸(7)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所述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电芯单体(2)内;所述温度探头(17)设置在所述电芯(2)与换热器(15)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液压缸(7)、液压泵(8)、安全阀(10)、二位四通阀(11)、加热器(12)、比例电磁阀(13)、温度传感器(14)和液压泵二(1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管路内填充有热传导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体(2)还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高温绝缘胶(3)、隔膜(23)和电解液;所述隔膜(23)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交替叠放;所述正极片还包括正极电物质(211)和正极集流体(212),所述正极电物质(211)涂敷在所述正极集流体(212)上,所述正极集流体(212)与正极极耳(4)电连接,连接处贴有高温绝缘胶(3);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电物质(221)、负极集流体(222),所述负极电物质(221)涂敷在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上,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与负极极耳(5)电连接,连接处贴有高温绝缘胶(3);所述电解液均匀分布于电芯单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热通路(20),所述传热通路(20)喷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212)及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上,所述传热通路(2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管(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热通路(20),所述传热通路(20)间隙涂覆在所述正极电物质(211)及所述负极电物质(221)上,所述传热通路(2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管(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物质(211)双面涂敷在所述正极集流体(212)上,所述负极电物质(221)双面涂敷在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上,所述传热通路(20)双面喷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212)及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物质(211)双面涂敷在所述正极集流体(212)上,所述负极电物质(221)双面涂敷在所述负极集流体(222)上,所述传热通路(20)双面喷覆在所述正极电物质(211)及负极电物质(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温度可调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通路(20)由导热硅脂和导热灌封胶组成,比例为2:1≤m导热硅脂:m导热灌封胶≤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53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