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4501.0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7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张华鹏;杨兴龙;路胜利;张德亮;侯国政;沈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1/08;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结构设计 悬架 优化 方法 | ||
1.一种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CATIA软件中绘制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
S2、绘制多组无参硬点,并根据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的尺寸关系约束每组无参硬点内部相对位置,各组无参硬点可通过设置固定点和轮心跳动高度驱动,通过设置固定点和轮心跳动高度驱动各组无参硬点至不同的上跳状态和下跳状态,获得悬架运动轨迹;
S3、根据悬架运动轨迹绘制待优化的悬架K特性曲线,将目标悬架K特性曲线与待优化的悬架K特性曲线绘制在同一表格中;
S4、再绘制一组无参硬点,并根据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的尺寸关系约束该组无参硬点内部相对位置,该组无参硬点可通过设置固定点、轮心跳动高度和转向齿条滑动距离驱动,并绘制通过该组无参硬点驱动的悬架三维数据;
S5、调整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的位置,通过CATIA软件的自动更新功能可获得优化后的悬架K特性曲线,直至优化后的悬架K特性曲线满足K特性要求;
S6、基于调整后的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校核不同上跳、下跳及转向状态的悬架三维数据并优化;
S7、若优化后的悬架三维数据满足悬架结构要求,则完成硬点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若基于调整后的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的悬架三维数据不满足悬架结构要求,则重复步骤S5和步骤S6至满足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CATIA软件中的知识工程模块环境下绘制悬架设计载荷的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建立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数据的EXCEL表,将EXCEL表导入到CATIA软件中,绘制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参考同级别车型的悬架硬点数据设定悬架设计载荷位置硬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驱动各组无参硬点至不同的上跳状态,上跳状态包括上跳行程的20%、40%、60%、80%和100%,驱动各组无参硬点至不同的下跳状态,下跳状态包括下跳行程的20%、40%、60%、80%和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驱动各组无参硬点至无转向齿条滑动距离的不同的跳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根据对标车型的悬架硬点数据绘制目标悬架K特性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结构设计的悬架硬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绘制多条目标悬架K特性曲线,并将多条目标悬架K特性曲线与待优化的悬架K特性曲线绘制在同一表格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