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43670.2 申请日: 2019-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0408251A 公开(公告)日: 2019-11-05
发明(设计)人: 白鸿国;苏伟;孙大斌;李晓波;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D5/10 分类号: C09D5/10;C09D201/00;C09D7/61;C09D163/00;C09D127/12
代理公司: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代理人: 赵岷
地址: 30014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防腐涂层体系 铁路钢桥 氟碳 锌基 底漆涂层 钢结构 锌底漆 石墨烯改性 防腐寿命 氟碳面漆 环氧云铁 涂层体系 依次设置 中间漆 包覆 醇溶 厚浆 环氧 鳞片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其包覆于钢结构的表面,所述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包括在钢结构的外表面上依次设置的底漆涂层、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和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所述底漆涂层为鳞片型醇溶无机烯‑锌底漆涂层或环氧烯‑锌底漆涂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涂层体系设计防腐寿命可以达到30‑50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层体系改进,特别是一种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

背景技术

“底漆+中间漆+面漆”的涂层体系是钢结构最经常使用的长效重防腐涂层体系的设计方法。国内外著名的钢结构重防腐涂层,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箱梁结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钢结构、奥运鸟巢钢结构等均采用类似的设计方法。并且在ISO 12944《色漆与清漆-钢结构涂层保护体系》,TB/T 1527《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等国内外标准中,有较为明确的涂层配套体系设计,其典型的配套体系有“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中间漆+丙烯酸面漆”,“无机富锌底漆+环氧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中间漆+氟碳面漆”,“无机富锌底漆+环氧中间漆+氟碳面漆”等,这些涂层体系的设计寿命按照ISO 12944与TB/T 1527等标准,只有15-25年的设计寿命。该类设计的设计寿命无法达到30-50年的主要原因在于:

1)这些涂层体系的底漆虽然采用了抗蚀性能优异的电化学保护底漆——富锌底漆,但这些富锌底漆采用的主要防锈颜料“锌粉”均为球状的锌粉,注定了PVC(颜料体积浓度)过高,底漆涂层结构呈多孔性,孔隙度大,屏蔽性差,引起横向共聚破坏,从而影响了涂层的电化学保护性能;其表现为80微米厚的富锌底漆,耐中性盐雾寿命约为1000h 左右。

2)采用的常温固化FEVE氟碳面漆大都属于以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或三氟氯乙烯-烷烯基醚为聚合物的氟碳涂料,虽然其性能比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防腐性能好,保光率80%时其QUVB值约在3000h,即使是四氟体系的氟碳涂料,保光率80%时QUVB值也在5000h以内,与采用LUMI FLON树脂的石墨烯改性的氟碳树脂面漆的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其包覆于钢结构的表面,所述铁路钢桥烯-锌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层体系包括在钢结构的外表面上依次设置的底漆涂层、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和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所述底漆涂层为鳞片型醇溶无机烯-锌底漆涂层或环氧烯-锌底漆涂层;

所述鳞片型醇溶无机烯-锌底漆涂层、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的干膜厚度之和为140μm-280μm;

所述环氧烯-锌底漆涂层、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的干膜厚度之和为170μm-310μm。

作为优选,所述鳞片型醇溶无机烯-锌底漆涂层为至少两层鳞片状锌粉层平行搭接、交叠排列的导通层结构,所述导通层结构中的相邻的鳞片状锌粉层之间填充用于导电的石墨烯。

所述环氧烯-锌底漆涂层为多层鳞片状层叠加的导通层,所述导通层结构中的相邻的鳞片状锌粉层之间填充用于导电的石墨烯。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烯-锌底漆涂层的干膜厚度为60μm-100μm。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的干膜厚度为 70μm-120μm。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云铁厚浆中间漆涂层为至少两层鳞片状云母氧化铁层平行搭接、相互交错形成的屏蔽层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的干膜厚度为 40μm-90μm。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层为耐老化层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