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MO系统中自适应收敛因子的信号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431.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江晓林;渠苏苏;唐征宇;崔景岩;张广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H04B17/15;H04B17/2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2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检测 复杂度 自适应 格点 算法 收敛 圆心 初始搜索 距离最近 算法检测 天线接收 信号搜索 由外向内 运算量 最大化 失真 搜索 保证 检测 更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MO系统中自适应收敛因子的信号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定初始搜索半径为d,接收信号为y;步骤二:以y为圆心,d为半径形成球,得到信号搜索范围;步骤三: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不断更新搜索半径的大小,求出从第M维到第一维的每一维的x的限定范围,即找出有效的格点,并保证圆内有且只有一个格点与y的距离最近,从而进行信号检测。在MIMO系统中,本发明的ACF算法使天线接收端能够利用最小的运算量来接收失真最小的信号。即:本发明的ACF算法检测性能最佳,能够保证信号的检测性能达到最大化,且算法的复杂度简单,复杂度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CF(自适应收敛因子)算法,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MIMO系统中,特别是能够保证MIMO系统检测性能最佳的基础之上,系统的计算复杂度最低的ACF算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活方式变的越来越便捷,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扭转无不体现出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在无线通信中,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需要扩展频带的利用范围,许多研究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上。如果采用MIMO系统,收发两端都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这样可以把信道拓宽,增大容量,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对MIMO系统而言,性能的好坏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信号检测就是衡量其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性能好,复杂度小,这种信号检测算法分外重要。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要取得较大的增益,检测算法至关重要。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迫零检测(Zero forcing,ZF)、最小均方误差检测(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最大似然检测算法(Max likelihood,ML)等。对比三种方法可知,前两者简单,但其在接收端都需要对矩阵求逆运算,因而,复杂度大,接收端的性能并不好。ML克服了对矩阵进行求逆的缺点,因此接收端得到的分集增益最大,ML的检测性能最佳。但ML的搜索点数与选定的集合和天线的数目有关,搜索次数过于庞大,因此其计算复杂度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ML算法的复杂度,减少搜索的次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MO系统中自适应收敛因子的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在检测信号时,检测效果和ML一致,复杂度却比ML算法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MIMO系统中自适应收敛因子的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初始搜索半径为d,接收信号为y;
步骤二:以y为圆心,d为半径形成球,得到信号搜索范围;
步骤三: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不断更新搜索半径的大小,求出从第M维到第一维的每一维的x的限定范围,即找出有效的格点,并保证圆内有且只有一个格点与y的距离最近,从而进行信号检测,其中,更新后的搜索半径满足如下条件:
d”2=[d'2-(yM-rM,MxM)2]α;
式中,d'是第二次更新后的搜索半径,x是发送信号,r是上三角矩阵中的元素,M是维度,yM、xM、rM,M分别表示第M维的接收信号、发送信号、上三角矩阵的元素,α为收敛因子,α的定义如下:
式中,k、和β是压缩因子,SNR是信噪比。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是由外向内检测,即从第M维检测到第一维,每检测完一维,半径就会变动一次,α作用于球体半径上,用来加快半径的收缩速度,从而快速的检测到有效格点,完成信号的检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