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184.0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文;周危;孙卓;周军勇;潘楚东;江祖慊;章敏;刘周强;邹志伟;谢柱坚;耿涛;黄毅平;黄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 消能 外层钢板 防撞柱 泡沫混凝土结构 防撞装置 内层钢板 上表面 岔口 匝道 公路 延性 泡沫混凝土 车辆撞击 二次伤害 加工方便 喷涂聚脲 现场施工 注入液体 外侧面 圆管状 中空的 注水口 车内 灌入 圆管 防腐 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桶和防撞柱;防撞柱由内层钢板、消能层、泡沫混凝土结构层和外层钢板组成;所述内层钢板为圆管状,灌入泡沫混凝土形成泡沫混凝土结构层,钢板外侧围绕一圈消能层,外层钢板为圆管装,消能层外侧面被外层钢板包裹。所述防撞桶为中空的圆柱体,上表面开有供防撞柱插入的孔,防撞桶上表面的边缘设有注水口,用于往防撞桶内部注入液体。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车辆撞击时对公路产生的破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车内的驾驶员,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喷涂聚脲材料防腐耐久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增大了消能层的延性。加工方便,能现场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防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和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由于驾驶人的各种原因,在匝道口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一些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等因素,驾驶员驾驶车辆在匝道口急转弯而造成车辆撞击匝道岔路口防护装置的事故也在不断增加。车辆撞击防护装置不仅易造成车毁人亡等惨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路结构在设计寿命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由于碰撞引起的防护装置移过大,会直接影响公路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严重时甚至造成防护装置的整体脱落。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高速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变得极为重要。
目前,对于公路匝道岔口的防护结构,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匝道岔口处放置塑料防撞桶或玻璃钢防撞桶,以减小碰撞时对车内人员的伤害以及对公路设施的损害,以及直接利用在匝道岔口处的水泥墩,来作简单的防撞装置。但是采用常用的塑料/玻璃钢防撞桶时有以下问题:1、汽车轻微撞击时容易刮伤汽车,2、塑料防撞桶的质量较轻,面对大型车辆冲击时不能很好的保护行驶车辆以及人员,3、玻璃钢防撞桶一旦被撞击后破碎,易对车辆及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4、玻璃防撞桶不能循环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能够减少撞击时防护栏承受的撞击力,减少对防护栏以及行车人自身的伤害。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匝道岔口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桶1和防撞柱;
防撞柱由内层钢板2、消能层3、泡沫混凝土结构层4和外层钢板6组成;
所述内层钢板2为圆管状,灌入泡沫混凝土形成泡沫混凝土结构层4,钢板2外侧围绕一圈消能层3,外层钢板6为圆管装,消能层3外侧面被外层钢板6包裹。
所述防撞桶1为中空的圆柱体,上表面开有供防撞柱插入的孔,防撞桶1上表面的边缘设有注水口5,用于往防撞桶1内部注入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层3由若干折线型结构7并排排列组成。折线型结构7包括若干折纸型结构单元8,一个折纸型结构单元8形状为纵切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斜屋顶形状,若干折纸型结构单元8彼此头尾相连形成一条折线型结构7,相邻的两纸型结构单元8彼此的折线角度30°至45°。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钢板6外表面喷涂聚脲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在防撞装置受到撞击后,防撞桶的液体防撞层首先吸收和耗散部分动能,剩余部分的动能传递到内部的消能层,最后的再传递到核心部位的泡沫混凝土结构层再次吸收和耗散部分动能,由此减少车辆撞击时对公路产生的破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车内的驾驶员,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在折纸结构外的钢管外表面喷涂聚脲材料使得整个消能层的防腐耐久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由于聚脲材料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也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消能层的延性。最后由于防撞层采用的泡沫混凝土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使得泡沫混凝土不但能在厂内生产成各种各样的制品,而且还能现场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夹伤的闸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建筑垃圾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