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2937.6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子杰;谢奇旭;谭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高龙鑫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成 有机 废水处理 设备 | ||
一种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含氧化剂供应装置、催化剂反应槽、废气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装置。催化剂反应槽包含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铁基催化剂、反应槽体、废气输出端及废水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输入未处理有机废水。第二输入端连接氧化剂供应装置,以输入氧化剂。反应槽体连接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以通入未处理有机废水及氧化剂。铁基催化剂设置在反应槽体中,将氧化剂催化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加速对未处理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反应。通过铁基催化剂催化氧化剂成为氧化性更强的氢氧自由基,加快了整体的反应速率,有效解决了处理速率过慢、能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有机废水的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领域最大的问题。由于有机废水容易挥发、且其产生的气体易燃烧、有机物又可能还有含氮物质,容易产生水体优养化,并伤害人体健康。
目前现有技术上,常通过生物处理装置,利用微生物的反应来碳化、去氮。然而,微生物对于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苛,必须控制适当的酸碱值、溶氧量、氮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且不能有过量的毒害物质存在,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成。此外,采用生物处理装置所需的微生物,往往因为不同的有机废水含有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而须经过长时间的驯养(Acclimation),存在不确定性高、耐冲击性较差及恢复期长等缺点。
生物处理装置最大的问题在于反应的速度缓慢,难以大量地进行废水处理。而其他的废水处理方式,例如,吹脱法,加速废水中的有机质挥发,在后续通过燃烧或是电浆处理等来清除气态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则存在大量耗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含氧化剂供应装置、催化剂反应槽、废气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装置。氧化剂供应装置提供氧化剂。催化剂反应槽包含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铁基催化剂、反应槽体、废气输出端、以及废水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输入未处理有机废水。第二输入端连接氧化剂供应装置,以输入氧化剂。反应槽体连接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用以通入未处理有机废水及氧化剂。铁基催化剂设置在反应槽体中,将氧化剂催化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而加速对未处理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反应。废气输出端及废水输出端分别连接反应槽,用以输出反应废气及反应废水。废气处理装置连接废气输出端,用来对反应废气处理后排出。废水处理装置连接废水输出端,将反应废水处理后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进一步包含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装置连接废水输出端及废水处理装置,生物处理装置通过微生物对反应废水中的有机分子进行矿化反应、氨化反应、硝化反应或脱硝反应,产生生物污泥及处理水,并将反应后的处理水排出至废水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成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还包含氧化反应槽。氧化反应槽设置于催化剂反应槽与生物处理装置之间,氧化反应槽包含第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入端连接废水输出端,接收反应废水。反应废水进入氧化反应槽后进一步进行氧化反应而产生氧化反应废水及残留废气。第一输出端连接生物处理装置,将氧化反应废水输入至生物处理装置中进行矿化反应、氨化反应、硝化反应或脱硝反应。第二输出端连接废气处理装置,将残留废气通入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化反应槽为曝气槽。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氧化反应槽还通入第二氧化剂,第二氧化剂的溶解度大于氧化剂的溶解度。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氧化剂选自过氧化氢和次氯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化剂选自臭氧、过氧化氢、次氯酸以及氯气所构成的群组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2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