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1736.4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8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乔勋;张仪;刘守法;孟东容;左朝阳;白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1D6/04 | 分类号: | C21D6/04;C21D8/00;C21D1/18;C21D1/32 |
| 代理公司: | 61249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强宏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残余奥氏体 深冷处理 模具 稳定残余奥氏体 处理工艺 低温回火 精密量具 稳定组织 高精密 高硬度 可控的 马氏体 原有的 量具 马氏 体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通过两次以上循环、可控的深冷处理,使绝大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显著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提高尺寸稳定性;深冷处理之后,再进行低温回火,降低马氏体内应力,稳定组织,以进一步稳定残余奥氏体,消除内应力,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并保持高精密量具、模具原有的高硬度与高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加工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尺寸稳定性用于表征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保持其原始尺寸和形状的能力。对于工具、模具、量具、轴承等精密零件,为保证其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尺寸稳定性,常采用高碳钢、高合金钢等高强度材料,经“淬火+回火”工艺制备而成,以达到对使用性的要求。
例如,发明专利CN108588370A公开了一种提高8Cr4Mo4V轴承用钢尺寸稳定性的热处理方法,采用“淬火+回火”工艺,再辅以低温冷处理(-50℃~-7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8Cr4Mo4V轴承零件的尺寸稳定性。通常情况下,高碳钢、高合金钢经“淬火+回火”工艺后,微观组织中含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该组织为亚稳态,在零件长期存放或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由于不同微观组织的比容(或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必然导致零件的宏观尺寸稳定性发生变化,产生尺寸畸变。畸变程度较大时,将导致零件失效,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相变过程中产生内应力,也会引起零件尺寸畸变,显著影响精密零件尺寸稳定性。精密量具/模具在使用或长时间放置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公差,避免产生尺寸畸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提高精密用钢零件用钢尺寸稳定性,同时保持钢材原有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精密量具、模具用钢样品经高温固溶处理、高温锻造、预先热处理、两相区淬火处后,油冷至室温;
(2)经步骤(1)冷却至室温后,不经过回火,立即以0.5~2℃/min冷却速度冷却至-196℃,保温2h~24h,之后回温至室温,回温速度控制在5~10℃/min,重复操作步骤(2)1~3次;
(3)回温至室温后,对样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140℃~170℃,保温2~4h,最后出炉空冷至室温,完成稳定化处理工艺。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预先热处理采用球化退火工艺。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采用液氮控温进行冷却。
进一步,所述精密量具、模具用钢为GCr15、CrWMn、9Mn2V或Cr12MnV。
本发明提高精密量具、模具用钢尺寸稳定性处理工艺,通过两次以上循环、可控的深冷处理,使绝大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显著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提高尺寸稳定性;深冷处理之后,再进行低温回火,降低马氏体内应力,稳定组织,以进一步稳定残余奥氏体,消除内应力,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并保持高精密量具、模具原有的高硬度与高强度。
本发明提高精密量具、模具零件尺寸稳定性关键控制因素有三个:
(1)工艺先后次序控制:淬火后的样品,首先应进行两次以上循环深冷处理,其次,再进行回火处理,次序不可颠倒;
(2)深冷处理工艺控制:以可控的、缓慢冷却、缓慢回温的方式,通过两次以上循环深冷处理工艺,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稳定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17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