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炭化联合热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0545.6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娟;孔庆玲;杨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百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10 |
代理公司: | 34124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红太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炉 干化炉 螺旋送料机 热处理设备 炭化处理 污泥干化 抄料板 内炉体 刀件 碎料 破碎 热处理效果 干化处理 转动连接 炭化 出料端 进料端 外炉体 混料 送料 外炉 污泥 连通 体内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泥干化、炭化联合热处理设备,包括干化炉、炭化炉,所述干化炉的出料端与炭化炉的进料端之间通过螺旋送料机连通;物料经过所述干化炉干化处理后通过螺旋送料机送料至炭化炉炭化处理;干化炉中通过设计Ⅰ类碎料刀件和Ⅱ类碎料刀件实现对增加物料的破碎,炭化炉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内炉体转动连接在外炉体内;炭化炉中设计第一抄料板和若干个第二抄料板,实现增加物料的混料和破碎。采用本发明公开的通过上述干化炉、炭化炉所形成的污泥热处理设备,不仅能够有效的对污泥干化、炭化处理,且热处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热处理回收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污泥干化、炭化联合热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包括微生物群体、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等几部分。每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后约产生污泥(以含水率80%计)5~10吨。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
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拥有二次污染小、减量化明显等多个优点。
污泥炭化工艺:污泥经过调理、压滤、干化、炭化,含水率可降至1%以下,最后炭化后材料应用广泛,实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因此,干化炉、炭化炉是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热处理装置。
基于此,关于干化炉、炭化炉技术改进的论文期刊和专利文献也具有报道,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51087.X,公开“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处理装置”,该专利文献报道的技术方案中,将干化炉和炭化炉联合,形成污泥热处理设备,对污泥进行干化、炭化处理。
现有技术公开的上述干化炉、炭化炉在干化、炭化污泥物料中具有以下缺陷:
1、污泥物料在进料到干化炉体内时,容易聚集堵塞在物料干化腔的进料端部位,主要原因是污泥物料的黏性较大;
2、污泥物料在干化炉干化处理过程中,无法有效破碎,高温造成污泥物料聚集形成硬块,造成污泥干化不充分;
3、干化炉干化后的物料,无法充分从物料干化腔的出料端排出,污泥容易堵塞在物料干化腔的出料端。
4、炭化炉因无法高效的将热处理的干化污泥进行充分送料、搅动,造成污泥炭化不够充分,尤其是结块污泥物料,造成污泥物料需要经过二次炭化处理。
5、传统污泥干化都是在干化炉前端增加破碎设备来破碎污泥,这样不仅增加能耗且工序较长,工艺设备成本较大。
6、在炭化时,为了炉内能形成负压无氧环境,通常利用引风机将炭化炉内的热解气排出,这造成大量的热解气迅速外排,不能有效利用炉内热解气进行炭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炭化联合热处理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联合热处理设备,包括干化炉、炭化炉,所述干化炉的出料端与炭化炉的进料端之间通过螺旋送料机连通;
物料经过所述干化炉干化处理后通过螺旋送料机送料至炭化炉炭化处理;
所述干化炉包括外炉筒以及转动连接在外炉筒内的内转动炉体,所述内转动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筒外,所述内转动炉体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环体,所述滚环体的底部支撑有滚动托轮支撑装置,所述内转动炉体上设有驱动链环,所述驱动链环通过链传动驱动内转动炉体转动;
所述内转动炉体内设有物料干化腔,所述物料干化腔具有前端腔口和后端腔口,所述前端腔口和后端腔口部位均固定连接有螺旋送料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百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百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0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