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0195.3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1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汪亦显;卜旭东;李娴;林杭;赵延林;查正刚;刘锐;刘飞飞;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层 弱化 岩溶 塌陷 模拟 实验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岩溶塌陷实验系统、水位控制系统、智能监测系统;
所述岩溶塌陷实验系统包括实验箱、溶洞模拟装置以及地层弱化装置;
其中,实验箱包括土箱(101)、打孔隔板(102)、金属架(103),土箱(101)整体为透明的立方体模型,上部开口;土箱(101)的中部由两块均匀的打孔隔板(102)相隔;土箱(101)四周采用不锈钢金属架(103)保护;土箱(101)的下部开设有一连通口;
所述溶洞模拟装置包括连接板(201)、闭合板(202)、滑槽(205)、溶洞模拟箱(203)以及出泥管道(204),溶洞模拟箱(203)的上部还固定有连接板(201),连接板(201)中间设有滑槽(205),滑槽(205)中间设有通孔,通孔下部通入溶洞模拟箱(203)内部,通孔的上部正好通过连接板(202)与土箱(101)的连通口接通,溶洞模拟箱(203)的上部与连通口连接处还设有闭合板(202),将闭合板(202)缓慢在所述滑槽(205)上滑动用于改变通孔的大小并且可以固定通孔的大小,通孔的大小即模拟为溶洞裂隙的大小,溶洞模拟箱(203)的下部设有出泥管道(204),塌落下来的泥水落入溶洞模拟箱(203)中,通过出泥管道(204)排出;
所述地层弱化装置包括多个长方形PVC软板(301),多个长方形PVC软板(301)设置于土箱(101)的下部,每层长方形PVC软板(301)之间平铺有土层,将PVC软板(301)渐渐抽离,每抽离一层即实现一层的土体弱化;
所述水位控制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用于侧向补给及模拟地下水渗流;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401)、供水管道(402)、阀门(403)、阻水板(405),所述水箱(401)通过供水管道(402)连接土箱(101),所述供水管道(402)上设有阀门(403),所述阻水板(405)固定在打孔隔板(102)的外侧并可上下抽动,上下抽动阻水板(405)以及调整阀门(403)控制是否有水渗流以及水位的高低;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于实验箱侧表面的止水塞(404);
所述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土压力传感器(502)、激光位移传感器(501),用于监测土体压力变化和地表位移、变形;
所述土压力传感器(502)包括多个应变式微型土压力盒,埋设于实验箱的下表面,上面均匀填埋土体用于监测土压力变化;
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501)设置于实验箱上方,用于监测地表沉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为长方形,所述土箱(101)前后两端不同高度均设有多个供PVC软板(301)抽出的预留缝,当需要抽出多个PVC软板(301)来模拟地层弱化时,具体为前后错开抽出PVC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板(202)的外端还设有滑杆(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5)的两端设有密封条(207),所述PVC软板(301)的厚度很薄,表面较光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板(202)具体为两块分别位于滑槽(205)内并紧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软板(301)具体为12块,分成两边对称分层设置,每边设置6块依次叠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层弱化的岩溶塌陷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弱化装置还包括环扣(302)、拉杆(303),每个PVC软板(301)的一端均依次连接有环扣(302)、拉杆(3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01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