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0049.0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邱木生;韩赟;阳锋;刘华赛;谢春乾;姜英花;刘李斌;滕华湘;于孟;章军;朱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1D1/26;C22C38/38;C22C38/04;C22C38/22;C22C38/06;C22C38/26;C22C38/28;C23C2/06;C23C2/40 |
代理公司: | 11302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苗苗<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冷段 退火 热镀锌双相钢 加热段 均热段 冷却 层流冷却 冷却道 连铸坯 双相钢 粗轧 镀锌 光整 精轧 卷取 冷轧 加热 制造 出口 生产 | ||
一种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属于双相钢制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经控制连铸坯化学成分、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冷轧、退火、镀锌、光整工序,获得热镀锌双相钢;所述退火包括加热段、均热段、快冷段,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均热段温度均为为760‑840℃,所述快冷段包括两个冷却道次,其中,第一道次冷却速度为8‑13℃/s,第二道次冷却速度为18‑26℃/s,所述快冷段出口温度为450‑4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相钢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热镀锌双相钢因具有低屈强比、高初始加工硬化率、强度和延性配合良好等优点,成为汽车轻量化应用最广泛的钢种。热镀锌双相钢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临界区退火后经过缓慢冷却段调控得到合理比例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织,随后经过快速冷却段通过控制冷却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等硬质相,不难得知,目前,必须经过退火炉中的缓冷段和快冷段进行冷却,才能制得以硬质相为强化手段的热镀锌双相钢。如何在无缓冷段和快冷段通钢时间较长的热镀锌产线上生产出合格的热镀锌双相钢,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控制连铸坯化学成分、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冷轧、退火、镀锌、光整工序,获得热镀锌双相钢;
所述退火包括加热段、均热段、快冷段,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均热段温度均为为760-840℃,所述快冷段包括两个冷却道次,其中,第一道次冷却速度为8-13℃/s,第二道次冷却速度为18-26℃/s,所述快冷段出口温度为450-470℃。
进一步的,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连铸坯化学成分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在加热炉中进行,其中,加热温度为1120-1320℃,在炉时间为190-240min,出炉温度为1110-1220℃。
进一步的,所述粗轧出口温度为960-1020℃。
进一步的,所述精轧终轧温度为860-910℃。
进一步的,所述层流冷却速率为10-20℃/s。
进一步的,所述卷取温度为530-620℃。
进一步的,所述冷轧压下率为40-65%。
进一步的,所述镀锌温度为450-470℃,所述镀锌退火段,镀锌板经冷却至405-432℃,塔顶辊温度为240-2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次冷却风机全部关闭,高温辐射管开启,所述第二道次冷却风机全部开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针对产线无缓冷段及快冷段两个道次的设计局限性,仅通过在快冷段一道次安装一组高温辐射管,并灵活调控快冷段两组冷却风机及各炉区工艺参数,可彻底解决此类产线不能生产热镀锌双相钢的现状问题,此生产方法极大的节约了产线工程改造的成本,扩大了高等级汽车高强钢产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生产方法适合生产强度级别780MPa及以下热镀锌双相钢产品,且产品质量不亚于一般热镀锌双相钢产线生产的产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产的DP780+Z双相钢的金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0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