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39476.7 申请日: 2019-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0384059A 公开(公告)日: 2019-10-29
发明(设计)人: 罗辉;敬庭森;叶华;张人笑;陈祥;周明瑞;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13 分类号: A01K61/13
代理公司: 重庆晶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9 代理人: 李靖
地址: 402460 ***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瓜虫 淡水鱼 均匀泼洒 淡水鱼养殖 原虫 氟苯尼考 高度白酒 使用周期 市场潜力 存活率 防治 鱼体 水体 剥离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采用60°及以上的高度白酒进行均匀泼洒;间隔3‑4h后,再对水体采用原虫净进行均匀泼洒,间隔一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后,最后采用氟苯尼考进行均匀泼洒。本发明能有效将小瓜虫剥离鱼体表和鳃部,从而更高效、彻底的杀灭小瓜虫,提高鱼体存活率;同时,本发明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使用周期短、药效明显,符合目前渔淡水鱼养殖的需求,具有极佳的推广价值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小瓜虫又被称做白点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发病死亡率较高,危害性较大,治愈率较低,常给淡水鱼类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小瓜虫的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膜口目(Hymenostomatid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小瓜虫属,其常常寄生于鱼类的皮肤表面、鳍、颌须、颏须和鳃等,有的还可以寄生于肌肉等组织内部,因其感染鱼体后会刺激鱼体分泌粘液以及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泡,使药物难以将其杀灭。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防治淡水小瓜虫的药物主要有丁香酚、福尔马林、6-正戊氧基大黄酸、硫酸铜、亚甲基蓝、高锰酸钾、食盐等化学药物,纳他霉素等抗生素,以及辣椒和生姜合剂,或槟榔、青蒿素、蒲公英提取物、党参提取物等单体或中草药物组合物。通过单纯化学药物或抗生素作用效果有限,中草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组合物的配制相对繁琐、制作时间长、用量难以把握;并且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杀灭水体中的小瓜虫,对于附着在鱼体表较深处或鳃上的小瓜虫杀灭效果受限。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使小瓜虫脱离鱼体的方法为升温加药物治疗,即:利用小瓜虫生活繁殖温度为15—25℃、不耐高温的方法,首先提高水温到30℃或以上,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然后再使用药物治疗。此方法一是需要升温,不适合大型养殖环境;二是升温水体会影响鱼类生存环境,导致鱼类出现其他并发症;三是对水体进行升温操作繁琐,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其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大多数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使用方便、使用周期短、药效明显;同时能有效杀灭附着在鱼体表较深处或鳃上的小瓜虫,对鱼本体不会造成损伤,提高养殖淡水鱼的存活率。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淡水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养殖淡水鱼的水体使用60°及以上的高度白酒进行均匀泼洒;再对水体使用原虫净(主要成分氢氧化二铵、乙二胺,有效成分大于45%)进行均匀泼洒;最后对水体使用氟苯尼考进行均匀泼洒。

原虫净对常规养殖鱼类鳃、体表寄生的原虫(车轮虫、小瓜虫等)有较强刺激性,能驱使原虫脱离养殖动物鳃、体表;但若直接使用原虫净,其具有的强烈刺激性在破坏小瓜虫体结构时同时也会损害鱼体表以及鳃部、甚至导致鱼死亡。本发明先通过高度白酒处理、再使用原虫净、最后使用氟苯尼考的结合,不仅有效促使鱼体上的小瓜虫脱落和杀灭水体中的小瓜虫、同时也避免了杀虫过程中对鱼体造成的伤亡。首先使用高度白酒可温和驱使小瓜虫脱离鱼体表和鳃、增加鱼体的耐受耐药性,然后加入原虫净进一步使鱼体表和鳃上的顽固小瓜虫脱离,更加高效、安全以及简便的祛除了鱼体表和鳃上的小瓜虫;最后使用氟苯尼考,用于预防因小瓜虫脱离鱼体表和鳃的创伤、从而导致鱼体表和鳃发生细菌性感染,同时破坏小瓜虫内部结构、与原虫净配合进一步杀死水体中顽固的小瓜虫,还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净化淡水鱼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所述高度白酒的用量为1.5g/m³-2.3g/m³。

进一步,所述高度白酒使用3-4h后,再使用所述原虫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9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