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7946.6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邱天祎;解娜;贾永娟;倪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36;G01N30/54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程佩玉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清液 雌二醇 待检测样品 高速离心 高效液相 稀释液 萃取剂 吹干 串联 甲基叔丁基醚 血液 质谱仪检测 标准曲线 甲醇溶液 检测结果 直接检测 工作液 固定量 内标物 剩余物 添加量 质谱仪 种检测 检测 氮吹 内标 溶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血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固定量的具有已知浓度内标物的内标工作液中,添加待检测样品离心后的第一上清液混合,并添加萃取剂混合,高速离心,取第二上清液,其中,第一上清液的添加量为200‑500μL,萃取剂为甲基叔丁基醚;通过氮吹方式,吹干第二上清液,通过稀释液溶解吹干后的剩余物,混合,高速离心,取第三上清液,稀释液为含有20%~80%水的甲醇溶液;利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第三上清液;基于第三上清液的检测结果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出的雌二醇标准曲线,得到待检测样品中雌二醇的浓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实现了直接检测雌二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素类内源性物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血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雌二醇(Estradiol,E2),分子式为C18H24O2,具体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期的个体,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成为雌性生殖功能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采用血清中雌二醇含量辅助评估不孕症,寡发性闭经和绝经状态,又比如通过血清中雌二醇含量辅助检测排卵。另外,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升高可辅助指征妊娠(尤其双胎或多胎)、雌激素分泌瘤、促排卵药物、男性女性化、卵巢肿瘤、无排卵性子宫功能出血和肝硬化等。反之,其浓度降低,则可用来辅助指征卵巢肿瘤、葡萄胎、宫内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丘脑肿瘤、腺垂体功能减低、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切除、青春期延迟、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绝经、口服避孕药等。由于雌二醇浓度指标可能与人体内多种疾病相关,故对血清中雌二醇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雌二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分析方法等。其中,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通量高,简便快捷等优点,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较低。现有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主要采用衍生的方式检测,即将雌二醇衍生成目标衍生物,通过检测目标衍生物实现检测雌二醇的目的。而衍生会导致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血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方法,实现了直接检测雌二醇含量。
一种检测血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方法,包括:
向固定量的具有已知浓度内标物的内标工作液中,添加待检测样品离心后的第一上清液混合,并添加萃取剂混合,高速离心,取第二上清液,其中,第一上清液的添加量为200~500μL,萃取剂为甲基叔丁基醚;
通过氮吹方式,吹干所述第二上清液,通过稀释液溶解吹干后的剩余物,混合,高速离心,取第三上清液,所述稀释液为含有20%~80%水的甲醇溶液;
利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第三上清液;
基于第三上清液的检测结果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出的雌二醇标准曲线,得到待检测样品中雌二醇的浓度。
优选地,
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中,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包括:
长度为50mm、内径为2.1mm以及填料粒径为1.7μm的C18色谱柱;
在线过滤器为SSI COL PRE-FILTER WATER 1/16 0.5M;
流动相为乙腈以及含0.1mM NH4F的水;
分析时长为5.0min;
柱温为30~45℃;
进样量为10-50μL;
流速为0.20-0.6mL/min。
优选地,
高效液相色谱采用梯度洗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7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