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高效节能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36847.6 | 申请日: | 2019-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6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白秀琴;李成恩;左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过滤器 油水分离器 舱底水舱 澄清 舱底污水 处理系统 高效节能 污油柜 进口 船舶 含油污水出口 含油污水进口 含油污水入口 出口 含油污水 污油出口 污油进口 排放 变频器 污水井 能耗 蒸发 节约 | ||
1.一种自动高效节能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1)、澄清柜(2)、污油柜(3)、舱底水舱(4)、舱底水泵(5)、油水分离器(6)、蒸发柜(7)以及PID变频器(8);
所述过滤器(1)的进口与污水井相连,所述过滤器(1)的出口与澄清柜(2)的含油污水进口(2.1)相连,所述澄清柜(2)的污油出口(2.2)通过第一管路(10.1)与污油柜(3)的第一污油进口(3.1)相连;所述澄清柜(2)的含油污水出口(2.3)通过第二管路(10.2)与舱底水舱(4)的进口相连;所述舱底水舱(4)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10.3)与舱底水泵(5)的进口相连,所述舱底水泵(5)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10.4)与油水分离器(6)的含油污水入口(6.1)相连;
所述油水分离器(6)的污油排出口(6.2)通过第五管路(10.5)与污油柜(3)的第二污油进口(3.2)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器(6)的含油污水排出口(6.3)通过第六管路(10.6)与蒸发柜(7)的液体进口(7.1)相连,所述蒸发柜(7)的水蒸汽出口(7.2)通过第七管路(10.7)与油水分离器(6)的水蒸汽进口(6.4)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器(6)上还设置有换热蒸汽出口(6.5);
所述蒸发柜(7)的污油排油口(7.3)通过第八管路(10.8)与第五管路(10.5)汇流后与污油柜(3)的第二污油进口(3.2)相连,所述污油柜(3)上还设置有排出口(3.3);所述PID变频器(8)的信号输出端与舱底水泵(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高效节能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0.2)上设置有第一支路(11.1),所述第一支路(11.1)上设置有第二支路(11.2);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三支路(11.3),所述第三支路(11.3)上设置有第四支路(11.4);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五支路(11.5);
所述第二管路(10.2)上设置有第一油份浓度计(12.1),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二油份浓度计(12.2);
所述第一支路(11.1)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3.1),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13.2),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13.3),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计(13.4),所述第三支路(11.3)上设置有第五流量计(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高效节能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0.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4.1),所述第二管路(10.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4.2),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4.3),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4.4),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4.5)和第六阀门(14.6),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七阀门(14.7),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设置有第八阀门(14.8);
所述第一支路(11.1)上设置有第九阀门(14.9)和第十阀门(14.10),所述第二支路(11.2)位于第九阀门(14.9)和第十阀门(14.10)之间,所述第二支路(11.2)上设置有第十一阀门(14.11);
所述第三支路(11.3)上设置有第十二阀门(14.12)和第十三阀门(14.13),所述第四支路(11.4)位于第十二阀门(14.12)和第十三阀门(14.13)之间,所述第四支路(11.4)上设置有第十四阀门(14.14);所述第五支路(11.5)上设置有第十五阀门(14.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高效节能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柜(2)上还设置有蒸汽进口(2.4)和蒸汽排出口(2.5),所述澄清柜(2)的蒸汽进口(2.4)处设置有第十六阀门(14.16),所述澄清柜(2)的蒸汽排出口(2.5)处设置有第十七阀门(14.17);
所述油水分离器(6)的换热蒸汽出口(6.5)处设置有第十八阀门(14.18);所述污油柜(3)的排出口(3.3)处设置有第十九阀门(14.19);所述舱底水舱(4)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68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