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3701.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精艺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11 | 分类号: | E05F15/611;B62D2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头 弹簧端 内套管 外套管 支撑杆 电机端 铆压件 丝套管 丝杆 轴承 电动尾门 防水机构 铆压 电机齿轮箱 防水效果好 弹簧组件 防水性能 铆接机构 密封防水 汽车配件 使用寿命 新型汽车 防拉脱 铆接 套管 装配 汽车 | ||
1.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电机齿轮箱(3)、丝杆(4)、轴承铆压件(5)、电机端球头(6)、弹簧端球头(7)、丝套管组件(8)、弹簧端铆压圈(9)、以及弹簧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外套管(1)和所述内套管(2)内的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用于对所述内套管(2)与所述外套管(1)之间、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弹簧端球头(7)之间、所述内套管(2)与所述电机端球头(6)之间和所述轴承铆压件(5)与所述丝杆(4)之间进行密封防水;以及,
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用于对所述电机端球头(6)与所述内套管(2)之间、所述轴承铆压件(5)与所述内套管(2)之间、所述丝杆(4)与所述丝套管组件(8)之间、所述弹簧端铆压圈(9)与所述外套管(1)之间和所述弹簧端球头(7)与所述丝套管组件(8)之间进行铆接装配的铆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内套管(2)的连接处的第一防水结构(11);
设置于所述弹簧端球头(7)与所述外套筒连接处的第二防水结构(12);
设置于所述轴承铆压件(5)与所述内套管(2)之间的第三防水结构(13);以及,
设置于所述电机端球头(6)与所述电机齿轮箱(3)之间的第四防水结构(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结构(11)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1)上靠近所述内套管(2)一端的环形防水件(111),
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防水件(111)上远离所述外套管(1)一侧的、且贴合于所述内套管(2)的外侧壁上的连接件(112);
所述环形防水件(111)上设置有若干凸起(114),所述外套筒上开设有供所述凸起(114)进行卡接的卡孔(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结构(12)为套设于所述外套管(1)上远离所述内套管(2)一侧并与所述弹簧端球头(7)过盈配合的弹簧端装饰套(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铆压件(5)上设置有卡槽(51)及容纳槽(52),所述第三防水结构(13)包括:
设置于所述丝杆(4)上靠近所述电机齿轮箱(3)一侧的第一密封圈(131);
装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31)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52)内的防水轴承(132);
套设于所述丝杆(4)上的、并位于所述防水轴承(132)与所述容纳槽(52)的槽底之间的轴承密封圈(133);
设置于所述轴承铆压件(5)的外侧并与所述内套管(2)的内壁相贴合的第二密封圈(134);
以及,设置于所述轴承铆压件(5)的内侧的、位于所述防水轴承(132)与所述容纳槽(52)的侧壁之间且与所述防水轴承(132)相贴合的第三密封圈(1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齿轮箱(3)上设置有电源线束(31),所述电机端球头(6)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源线束(31)容置的U型槽,所述第四防水结构(14)包括:
设置于所述电机齿轮箱(3)一端的减震垫圈(141);
设于所述减震垫圈(141)和所述电机端球头(6)之间的、在所述电机端球头(6)铆接于所述内套筒时、发生挤压变形而对所述内套管(2)一端起密封防水作用的密封件(142);
设置于所述密封件(142)上靠近所述电源线束(31)一侧的、与所述电源线束(31)过盈配合的、用于供所述电源线束(31)穿设的防水凸台(143);以及,
套设于所述内套管(2)上远离所述外套管(1)一端的、与所述电机端球头(6)过盈配合并与所述电源线束(31)过盈配合的电机端装饰套(1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精艺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精艺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37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