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城市活力区和中心城区边界识别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32594.5 | 申请日: | 201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3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毅;宋程;金安;陈先龙;陈嘉超;丁晨滋;李彩霞;刘新杰;艾冠韬;霍佳萌;徐良;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V10/25 | 分类号: | G06V10/25;G06V10/762;G06Q10/06;G06Q50/26;H04W4/021;H04W8/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孙新民 |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数据 城市 活力 中心 城区 边界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城市活力区和中心城区边界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基于长周期的手机信令数据、位置数据识别所述城市的职住点分布,聚类到所述城市的交通分区,按下式(1)计算人口综合密度:
式中,pei为交通分区i的人口综合密度,empi为交通分区i就业岗位数,popi为交通分区i居住人口数,areai为交通分区i面积,α为人口调整系数,用来反映活跃人口的影响,α用所述城市的从业人员与常住人口数的比值标定;
第二步,获取POI兴趣点,利用所述POI兴趣点的数量计算POI兴趣点密度,计算公式如下式(2):
式中,poi为交通分区i的POI兴趣点密度,poiij为交通分区i的j类兴趣点的数量,areai为交通分区i面积;
第三步,利用位置数据获取所述城市的交通分区内的小汽车、常规公交、轨道实际耗时矩阵,按下式(3)计算城市中心的可达性:
ti=min(tcari,tbusi,tmetroi) (3)
式中,ti为交通分区i到达城市中心的最小出行时间,tcari为交通分区i采用小汽车方式到达城市中心的出行时间,tbusi为交通分区i采用常规公交方式到达城市中心的出行时间,tmetroi为交通分区i采用地铁方式到达城市中心的出行时间;
第四步,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商务休闲活动驻点,利用位置数据确定手机营业商的份额占比,扩样后按下式(4)计算商务休闲活动驻点密度:
式中,dzi为交通分区i的商务休闲活动驻点密度,ziq为交通分区i的q类驻点的数量,areai为交通分区i面积;
第五步,将所述人口综合密度、POI兴趣点密度、与城市中心的可达性、商务休闲活动驻点密度这四大指标的各交通分区值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取80%分位值为该指标阈值,归一化处理后并按权重系数加权后得到各交通分区的综合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式(5)、式(6)所示:
式中;为交通分区i指标l的归一化值,Ail为交通分区i指标l的计算值,θl为指标l的阈值,λi为交通分区i的综合指标,βl为指标l的权重系数;
第六步,根据每个交通分区内的所述综合指标的核密度值估计其周围密度,并通过对不同搜索半径下的核密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选取适合的最优搜索半径;其中,核密度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式(7)所示:
式中,f(x)为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r为搜索半径,s为样本总数,dix为交通分区i与x的距离,为距离的权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界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OI兴趣点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基本场所,POI兴趣点包括医院、学校、餐饮、酒店、超市商场、主要办公楼、主要交通枢纽、公园、加油站、银行、休闲娱乐设施、政府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边界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通过对20位城市规划领域相关专家调查,所述四大指标的最终权重分别为0.22、0.18、0.33、0.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界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信令数据为移动手机信令数据或联通手机信令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界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数据为高德导航数据、百度导航数据、搜狗导航数据、Google导航数据或腾讯导航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未经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25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牌的真伪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