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预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2226.0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7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肖东;王杰;谭琪;刘佳欣;郑洲;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陆岩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长线 匹配 生产 装配式 隧道 框架 模具 预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施工方法,所述模具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城市下穿隧道施工中,进行装配式城市下穿隧道框架的预制时,传统工艺通常是采用定型组合钢模进行独立生产,即,先设计位置安装预埋组件,然后进行浇筑模板的安装和调整,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最后转运存放,即完成隧道框架的预制工作,虽然这样的方式在目前的隧道框架预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
采用上述的预制方式,在进行预制施工中,在对浇筑模板进行组拼和拆装工作时,需要配合大型吊装设备辅助,为了降低模板在组拼和拆装过程中的变形风险,所以对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都有较高要求,不仅大幅增加了模板成本,而且也导致模板重量较大,由此,对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也具有较高要求,同时也给组拼过程带较大的麻烦,不仅难以保证良好的装配精度,导致形成的隧道框架预制构件精度较差,同时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这样的不足,对于长度越长的预制构件,影响愈加显著。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预制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风险以及提高隧道框架预制构件预制精度的预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隧道框架构件预制施工存在成本高、施工风险大、构件预制精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预制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风险以及提高隧道框架预制构件预制精度的预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在本方案中,框架节段为隧道框架沿长度方向划分而成,在框架节段预制完成后,各框架节段组拼,即形成隧道框架,在本方案中,所述底模组件与侧模组件、端模组件和内模组件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端模组件与所述侧模组件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内模组件的浇筑位置为进行预制构件浇筑时,内模组件所处位置,内模组件的脱离位置为在预制构件浇筑完成后,内模组件与预制构件脱离后的位置,在预制构件硬化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与预制构件内壁脱离,驱动装置驱动内模组件朝脱离位置移动时,需要保证内模组件移动过程中不碰撞预制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2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