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实训互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30653.5 | 申请日: | 201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8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林昌年;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系统 安全距离 报警信息 定位标签 监测系统 考核 带电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超宽带无线 可移动部件 安全帽 准确度 固定无线 互动系统 加权平均 空间坐标 立体视觉 培训效果 人员操作 人员作业 实时发送 实时监测 识别系统 线路设置 自动识别 智能 带电体 工器具 智能化 并发 数字化 报警 发送 电网 培训 安全 | ||
1.一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实训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实训线路设置在培训现场,在实训线路的可移动部件、工器具和作业人员的绝缘安全帽上设置有无线定位标签;
超宽带无线定位与识别系统,用于识别所述无线定位标签并确定所述无线定位标签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确定可移动部件的位置和识别实训线路的带电体,判别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器具是否符合作业项目的要求,确定工器具在实训现场的三维空间位置,识别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身份,并大致确定作业人员在实训现场的空间位置;
立体视觉智能带电安全距离监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实训线路的带电体的三维空间体素分布以及作业人员的人体三维体素分布,计算带电体和作业人员的人体在三维空间的最小距离,实现实训过程中作业人员与带电体距离的实时监测和报警;
多个实训考核器,用于多名监考人员依据作业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给出实训流程中各个考核内容的评分,并及时发送到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对现场多名监考人员给出的多个成绩进行加权平均;
实训管理系统,从所述超宽带无线定位与识别系统实时获取实训线路的可移动部件的位置或状态、工器具的空间位置,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身份及在实训现场的空间位置,从所述立体视觉智能带电安全距离监测系统获取作业人员与带电体距离的实时监测报警信息,并且根据不同的作业项目实训流程规定,对作业人员的规范性进行自动评分,向所述多个实训考核器发送考核信息并获取多个实训考核器上传的评分,实现实训系统的智能和数字化考核,通过以太网采集并记录现场作业视频监视系统发送的视频信号,进行查询与回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宽带无线定位与识别系统在培训现场的四个角部署四个超宽带定位传感器,四个超宽带定位传感器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由路由器连接汇总到位置解算计算机,位置解算计算机通过两个传感器的接收信号就能测定各个无线定位标签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采用四个传感器解决信号遮挡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视觉智能带电安全距离监测系统的6个智能相机分布在培训现场四周,同步拍摄作业点二维图像,并在各个智能相机中完成二维图像的滤波、前景提取等处理任务,各个智能相机提取的前景图像通过路由器送到立体视觉计算机,所述立体视觉智能带电安全距离监测系统不仅可以测量静止的带电体的三维坐标,而且可以利用所述超宽带无线定位系统提供的各个作业人员、实训线路的可移动部件以及工器具的身份识别信息和在三维空间的粗略定位信息,对各个作业人员的人体轮廓到带电体的三维距离进行精确测量,判断人体轮廓和带电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否超过规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训考核器包括工控主板、高分辨率显示屏、Zigbee无线网络模块、按键、可扩展存储卡、电池供电电路等,工控主板通过自带的视频接口与高分辨率显示屏相连接,保证户外、清晰、真彩显示,通过RS-232接口与Zigbee无线网络模块相连接,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实现多个实训考核器和所述实训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通过工控主板的数字输入接口与按键相连接,工控主板自带SD卡接口与扩展存储卡相连接,通过电池供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训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视频采集、检索、回放模块,实训管理系统通过USB接口与智能带电安全距离监测系统通信模块,实训管理系统通过Zigbee无线传输网络与实训考核器通信模块,考题建设和读取功能模块,实现训练科目建设和读取功能模块,考生、监考信息录入功能模块,实训成绩评定功能模块,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06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