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9374.7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东;单少伟;李智;葛宏义;张闻强;秦瑶;赵志鹏;李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G06K9/62;H04B17/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史萌杨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道 状态 信息 害虫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获取穿过有害虫储粮和没有害虫储粮的WiFi信号,从WiFi信号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的CSI振幅数据,以提取出的CSI振幅数据和与CSI振幅数据对应的类别构建样本,类别包括储粮中有害虫和储粮中无害虫;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样本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储粮害虫检测模型;获取穿过待检测储粮的WiFi信号,从穿过待检测储粮的WiFi信号中提取CSI振幅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储粮害虫检测模型中,得到待检测储粮中是否有害虫。本发明利用WiFi信号通过储粮时,活动的害虫会引起WiFi信号中CSI振幅数据的显著且可测量变化的原理,通过构建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储粮中是否含有害虫进行检测,检测精度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储藏过程中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害虫是威胁粮食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储粮害虫检测是当前粮食行业的研究热点,只有准确的检测害虫,才能做到有目的的防治,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既不会因害虫造成损失,也不会因盲目防治造成浪费、加重对储粮和环境的污染。
现有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人工检查法;另一类是通过现代信息光学、声学、图像、电磁学等新方法对储粮害虫进行检测分类,具体细分开来大致可分为声音识别法、图像识别法等方法。
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粮食储藏的需要。
声音识别法通过害虫在取食、运动、通讯时发出的声音来检测储粮害虫,该装置复杂且成本高,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声音的影响,使得通过该方法获取的害虫检测效果不佳。图像识别法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将粮虫特征区分开来,该法有较高的识别率,但只能识别粮粒外部的害虫,处于粮粒之间的害虫无法通过图像识别法识别出,也使得通过该方法获取的害虫检测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储粮害虫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穿过有害虫储粮和没有害虫储粮的WiFi信号,从所述WiFi信号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的CSI振幅数据,以提取出的CSI振幅数据和与CSI振幅数据对应的类别构建样本,所述类别包括储粮中有害虫和储粮中无害虫;
2)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得到的样本对所述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储粮害虫检测模型;
3)获取穿过待检测储粮的WiFi信号,从穿过待检测储粮的WiFi信号中提取CSI振幅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储粮害虫检测模型中,得到待检测储粮中是否有害虫。
其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WiFi信号通过储粮时,活动的害虫会引起WiFi信号中CSI振幅数据的显著且可测量变化的原理,通过构建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储粮中是否含有害虫进行检测。该方法利用现有的WiFi设备以及软件算法即可实现对储粮中是否有害虫的检测,且能够对储粮中是否有害虫进行非破坏、低成本、非接触、无间断的检测,不受环境中其他声音的影响,且能够检测到粮粒之间的害虫,检测精度高,效果好。而且,该方法利用训练好的储粮害虫检测模型,简单且有效,检测实时性较高,有助于农民、经销商等更高效、快速地发现储粮中是否有害虫,以减少粮食浪费和成本。
作为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为了提高储粮害虫检测模型的检测精度,在构建样本时,还对CSI振幅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对应的特征数据,将特征数据和与特征数据对应的类别构建样本;步骤3)中,在从穿过待检测储粮的WiFi信号中提取CSI振幅数据后,还对提取的CSI振幅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出的特征数据输入至所述储粮害虫检测模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93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