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4548.0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8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韦耀环;韦军尤;王志国;王利星;程建军;陈秋宇;张德俊;杜国利;杨建;宋育仕;侯文佳;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B22D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板坯连铸机纵 裂纹 产生 粘结 方法 | ||
1.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方法包括:
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连铸机工作拉速V1以每10秒下降0.02m/min幅度下降到换水口拉速值V2,换水口拉速值V2为0.80~0.85m/min,且维持换水口拉速值V2三分钟,同时结晶器下水口进行更换,保护渣进行渣条检查;
其次,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将连铸机工作拉速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上升到 1m/min;
然后,退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同时连铸机保持在1m/min拉速条件下2-3min;
最后,再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将连铸机拉速提升到1.15~1.50m/min;
钢种碳含量为0.07~0.09 Wt%,钢水液相线温度为1519~1521℃,过热度为10~30℃,钢断面宽度为220 mm,长度为1500mm,工作拉速V1为1.27~1.36 m/min。
2.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方法包括:
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连铸机工作拉速V1以每10秒下降0.02m/min幅度下降到换水口拉速值V2,换水口拉速值V2为0.80~0.85m/min,且维持换水口拉速值V2三分钟,同时结晶器下水口进行更换,保护渣进行渣条检查;
其次,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将连铸机工作拉速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上升到 1m/min;
然后,退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同时连铸机保持在1m/min拉速条件下2-3min;
最后,再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将连铸机拉速提升到1.15~1.50m/min;
钢种碳含量为0.07~0.09 Wt%,钢水液相线温度为1519~1521℃,过热度为10~30℃,钢断面宽度为220 mm,长度为1810mm,工作拉速V1为1.12~1.15 m/min。
3.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方法包括:
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连铸机工作拉速V1以每10秒下降0.02m/min幅度下降到换水口拉速值V2,换水口拉速值V2为0.80~0.85m/min,且维持换水口拉速值V2三分钟,同时结晶器下水口进行更换,保护渣进行渣条检查;
其次,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将连铸机工作拉速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上升到 1m/min;
然后,退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同时连铸机保持在1m/min拉速条件下2-3min;
最后,再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将连铸机拉速提升到1.15~1.50m/min;
钢种碳含量为0.08~0.12 Wt%,钢水液相线温度为1518~1521℃,过热度为10~30℃,钢断面宽度为220 mm,长度为1500mm,工作拉速V1为1.27~1.33m/min。
4.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纵裂纹产生及粘结漏钢方法包括:
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连铸机工作拉速V1以每10秒下降0.02m/min幅度下降到换水口拉速值V2,换水口拉速值V2为0.80~0.85m/min,且维持换水口拉速值V2三分钟,同时结晶器下水口进行更换,保护渣进行渣条检查;
其次,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将连铸机工作拉速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上升到 1m/min;
然后,退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程序,同时连铸机保持在1m/min拉速条件下2-3min;
最后,再以每40秒提升0.03m/min幅度将连铸机拉速提升到1.15~1.50m/min;
钢种碳含量为0.08~0.12 Wt%,钢水液相线温度为1518~1521℃,过热度为10~30℃,钢断面宽度为220 mm,长度为1810mm,工作拉速V1为1.12~1.15 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45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