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4138.6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2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席豪圣;陈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滨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罗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漕***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数据 机械手 轨迹 编辑 纠正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任意的3D标定方法计算激光3D轮廓仪传感器的坐标系与机械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矩阵T;S2:使用激光3D轮廓仪传感器对工件进行扫描,获取工件的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S3:将工件的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转换成可视化操作背景,在可视化操作背景内进行8D轨迹节点编辑,多个8D轨迹节点依次连接形成8D轨迹;S4:使用任意机器视觉算法从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中计算出工件的位姿信息,将8D轨迹节点的位姿量锚定于工件的位姿信息S5:将8D轨迹经过转换关系矩阵T转换成机械手坐标系下的机械手8D轨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手常用的编程方式有两种:
1.“机械手离线轨迹编程”简称“离线编程”,“离线编程”可从已有的3D 模型上抽取轮廓特征作为机械手加工路径,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A.需要建模软件配合且无法灵活调整轨迹的偏移量、姿态、速度以及特定位置的工具状态;
B.模型往往与实物存在差异;
C.实物发生变化时无法快速调整。
2.“机械手示教”简称“示教”,“示教”具体方法是由机械手操作者用“示教器”移动机械手工具尖端到特定点位然后记录到机械手内部,该技术使用实物作为参考,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A.示教获得的轨迹为固定轨迹且不利于二次编辑,仅适用于简单重复的加工场景;
B.加工精度依赖于夹具的夹持精度且带来额外的夹具相关费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所述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机械手轨迹编辑及纠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任意的3D标定方法计算激光3D轮廓仪传感器的坐标系与机械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矩阵T;
S2:使用激光3D轮廓仪传感器对工件进行扫描,获取工件的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
S3:将工件的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转换成可视化操作背景,在可视化操作背景内进行8D轨迹节点编辑,每个8D轨迹节点含有x、y、z、ψ、θ、φ、spd 和radius 8个标量,其中x、y、z、ψ、θ和φ为8D轨迹节点的位姿量,多个 8D轨迹节点依次连接形成8D轨迹;
S4:使用任意机器视觉算法从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中计算出工件的位姿信息,将8D轨迹节点的位姿量锚定于工件的位姿信息;若工件可拆分为多个区域,使用任意机器视觉算法从3D轮廓激光点云数据中计算出每一个区域的位姿信息,将对应8D轨迹节点的位姿量锚定于每一个区域的位姿信息;
S5:将8D轨迹经过转换关系矩阵T转换成机械手坐标系下的机械手8D轨迹;
S6:将机械手8D轨迹传输至机械手内。
进一步的,工件的位姿信息含有x1、y1、z1、ψ1、θ1和φ1 6个标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若工件的位姿信息已有锚定信息,则利用轨迹锚定算法更新8D轨迹中各8D轨迹节点的位姿量。
进一步的,步骤S5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滨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滨智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4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箱体自动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器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