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20887.1 | 申请日: | 2019-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肖功利;张开富;杨宏艳;杨秀华;杨寓婷;李海鸥;张法碧;傅涛;邓艳容;孙堂友;陈永和;李琦;刘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G01N21/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子晶体光纤 折射率传感器 纳米柱 石墨烯 金/银 折射率引导 灵敏度 包覆的 传感层 平面壁 纤芯 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器设计 高灵敏度 介质环境 金属表面 曲面侧壁 双芯结构 微小变化 抗腐蚀 可测量 能力强 体积小 吸收峰 银纳米 折射率 检测 传感器 包覆 双芯 对称 光纤 腐蚀 敏感 转换 | ||
1.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如图1所示,包括光纤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传感器本体由光子晶体光纤(1)、分析物传感区(2)和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3)组成;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的直径D=125um,侧抛面长度L=1mm,金/银纳米柱的半径r=25nm。
本发明的光纤传感器的二维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光子晶体光纤侧抛前预留的两个纤芯(5)(6)、空气孔、金纳米柱(7)、石墨烯(8)和银纳米柱(9)。
2.根据权利1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光子晶体光纤(1)的材料为聚乙烯,折射率为1.4378。
3.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光子晶体光纤(1)的侧抛面为D型,两个纤芯(5)(6)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金/银纳米柱的半径相同,间距相同,且包覆的石墨烯厚度也相同。
5.根据权利1或4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金/银纳米柱的数量不定,以刚好将两个纤芯覆盖住为准。如当d=50nm时,纳米柱数量为720。
6.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光子晶体光纤(1)的空气孔的直径为9um,间距也为9um。
7.根据权利1或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金/银纳米柱柱间距为30nm~70nm,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8.根据权利1或4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石墨烯层数最好取1~5层,同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08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