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长途运输的气冷小堆及其安全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20038.6 | 申请日: | 201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峰;蔡杰进;唐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21C3/07 | 分类号: | G21C3/07;G21C15/253;G21C15/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隆翔鹰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途运输 气冷 及其 安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可长途运输的气冷小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小堆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气冷堆,将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气冷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次临界模块,次临界模块独立地被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将所述若干个独立的次临界模块再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超临界气冷堆;每个次临界模块包括密封燃料组件,密封燃料组件内装载有燃料元件,裂变核反应在燃料元件中产生;所述燃料元件采用复合碳化硅作为包壳,包括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包围内部区域,内部区域包括燃料颗粒及燃料颗粒分布区域,外部区域为复合碳化硅包壳区域;一个次临界模块包括7~170个密封燃料组件;所述气冷小堆采用处于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剂,冷却剂从密封燃料组件底部进入、从密封燃料组件顶部出来,和燃料元件发生对流传热,最终二氧化碳将热量传递给热电转换系统,从而实现热能到电能的转变;燃料元件为球形,即燃料球;复合碳化硅作为包壳时的层数为2~8层;燃料颗粒分布区域为燃料颗粒随机镶嵌在石墨基质内,核裂变反应在燃料颗粒内部发生;所述燃料颗粒为抗熔化燃料颗粒;燃料颗粒的核心为碳化铀燃料,其中235U的富集度为16%,所述密封燃料组件为包容燃料球的构件,为六面体结构,燃料球在密封燃料组件内随机堆积;可长途运输的气冷小堆的燃料循环周期为15年,即在15年内无需更换密封燃料组件;所述密封燃料组件在卸出后能够直接保持于乏燃料运输罐中,仅仅依靠空气冷却就能够实现非能动余热排出;在运输过程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高温气冷堆是分为8个独立的次临界模块;只有到达目的地后,将8个独立次临界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超临界气冷堆,才能达到临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00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噎塞救助指导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高温气冷堆吸收球停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