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栽培袋两端刺孔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9639.5 | 申请日: | 201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两端 刺孔机 | ||
用于食用菌栽培袋的刺孔机,包括:针辊、机架和行进轮;所述针辊在竖直方向平行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为可开合结构,通过机架上的长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机架张合,从而调节两个针辊之间的距离;所述机架下方的水平杆上设有行进轮;将刺孔机放置于食用菌栽培袋种植行之间,调节机架张开使左右针辊的刺针完全刺入栽培袋,拉动机架向前运动,针辊在栽培袋端面滚动刺出通气孔。结构简单轻便一人操作,刺孔效率极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刺孔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栽培料装袋完成后需要在栽培袋两端或侧面刺孔,用以通气增氧利于菌丝生长,这是几乎所有品种的食用菌都需要的。传统方法是人工使用竹签或铁签一个一个刺孔,一个端面大约需要刺10个左右的小孔。目前通用的刺孔机械以适用于栽培袋侧面刺孔为主要么同时对端面和侧面刺孔。但是对于仅两端出菇的食用菌来说,侧面刺孔会影响出菇及采收,仍需通过传统方法对栽培袋两端进行刺孔。另外,目前市场及文献中已有的刺孔机都是需要有进料出料的步骤,需要人工把栽培袋搬运到机器旁边,然后一个个送进机器中,刺孔完成的栽培袋再搬运进入大棚摆放成一排排种植行。如此下来,搬运栽培袋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消耗大量的体力,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刺孔和搬运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变以往的设计思路,不再是刺孔机固定不动,而是让刺孔机在摆放好的一排排栽培袋种植行之间走动刺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食用菌栽培袋刺孔机,包括:针辊、机架和行进轮。所述针辊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为左右对称的可开合结构,调节机架上的长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机架张合,从而调节两个针辊之间的距离。所述机架下方的水平杆上设有行进轮。将刺孔机放置于食用菌栽培袋种植行之间,调节机架张开使左右针辊的刺针完全刺入栽培袋,拉动机架向前走动,针辊在栽培袋端面滚动刺出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食用菌栽培袋刺孔机,使用者将刺孔机置于堆好的两排食用菌种植行之间,调节两针辊间的距离与两排种植行间距离一致,以针辊的刺针完全刺入栽培袋为准,拉动刺孔机向前走动,针辊在栽培袋端面滚动,即可轻易完成两排种植行(按照短行计算约300包栽培袋)的刺孔增氧工作。只需一个人就能操作,刺孔效率极大提高。刺孔机简便轻巧无需电机驱动,操作便捷省力。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造的成本和难度,而且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4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操作场景图。
图中:1、针辊,2、机架,21、竖直杆,22、水平杆,23、加固杆,24、支点轴杆,25、长度调节装置,26、支点横杆,3、行进轮,4、刺孔机,5、食用菌栽培袋种植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未经李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9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型继电器接线座
- 下一篇:车辆的前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