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19474.1 | 申请日: | 201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洲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4;E04B1/76;E04B1/80;E04F13/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黄亮亮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墙体 结构 以及 施工 方法 | ||
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包括墙体,相变储热层,隔热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所述相变储热层位于所述墙体外,设置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储能载体,所述储能载体内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利用潜热来储存或释放能量;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层外部,所述抗裂防化层设置于所述隔热层外部,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抗裂防化层外部;其中,通过墙体内相变材料以及导热部的设置,能够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住户的居住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储能调温功能的绿色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 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日益深入人心, 低碳、节能、环保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筑的生产和使用也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所依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筑节能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符合全球降耗节能、减排温室气体的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中至关重要的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特别是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1/2的外墙节能。为使建筑整体能耗量明显降低,降低外墙能耗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它能在特定温度或温度范围(相变温度)内发生物质相态的变化,具有在相变过程中将热量以潜热的形式储存于自身或释放给环境的性能,所以可利用其这一特性来储热或蓄冷。
将相变材料与建筑墙体结合可以制成相变储能墙体。一般室内温度受室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当室外温度较髙时,相变墙体将热量存储起来,当温度较低时将热量放出,显著的增加了墙体的蓄热能力,室外环境变化的波动被衰减、延迟,提高了室内人体的舒适度,同时减少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降低了能耗。
现有技术中,将相变材料设置于容器中,然后置入墙体,在夏天,当白天温度高于相变温度例如25到28度之间时,墙体中相变材料融化吸收储存在室内多余热量;当夜间温度下降到相变温度以下时,又将白天储存在相变中的热量释放出来,如现有技术文献1:CN109057076A,现有技术文献2:CN105696724A。
然而,在夏天夜晚太阳消失后,室外温度下降很快,而室内受到通风条件的限制以及墙体保温层的影响,降温较慢;而室外温度降低到相变温度以下后,将相变材料的存储热量释放,导致室内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慢,使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影响住户的居住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其墙体能够在夏天室外温度降低以后,加快室内的降温速度,从而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住户的体验。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体,相变储热层,隔热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所述相变储热层位于所述墙体外,设置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储能载体,所述储能载体内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利用潜热来储存或释放能量;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相变储热层外部,所述抗裂防化层设置于所述隔热层外部,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抗裂防化层外部;所述墙体位于容纳腔体内的位置设置第一导热片,所述隔热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热片的位置设置第二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在容纳腔体内的位置低于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态时所述储能载体的高度;所述储能载体上设置导热桥,所述导热桥包括隔热部以及位于隔热部上方的导热部;所述相变材料为固态时,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片以及第二导热片接触;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态时,所述隔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片以及第二导热片接触。
优选的,所述隔热部包括两侧的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洲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拓洲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9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