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8955.0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7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静;周盼;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无为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白雪静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图纸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所述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轨道梁的平纵横数据,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平纵横数据包括平纵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对三维模型进行钢结构详图设计,生成轨道梁的二维图纸。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成方法,在通过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后,对该三维模型进行钢结构详图设计,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详图设计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避免因设计误差而导致构件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梁图纸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轨道梁图纸的生成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其中,轨道交通的轨道梁按材料可划分为混凝土轨道梁、钢-混组合轨道梁和钢轨道梁。在这三种梁型中,钢轨道梁由于自重小、跨度大等优点备受关注。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车辆在一条轨道梁上行走,要保证车辆行驶平稳、安全,钢轨道梁的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和横断面超高都必须保证正确无误。
其中,轨道梁是具有平面弯曲加横截面扭转的双弯曲钢梁,且在缓和曲线段其立面扭转斜率呈渐变的趋势,再加上竖曲线和起拱值的叠加,呈现出一种三维空间不规则曲线。线型如何准确定位,如何保证建模精度是详图设计工作的一个难点;模型建立后,这种空间结构图纸如何表达,使得工厂能够顺利加工制作是另一个难点。现有的钢结构详图设计软件Tekla,目前的工作方法是先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对轨道梁合理分段,将各分段的超高计算出来,利用CAD三维功能,通过放样将梁横截面的控制点坐标提取出来。但该方法生成的轨道梁的精度依赖于分段数,分段数越多,更接近设计数据,但仍无法完全拟合设计数据,则输送至工厂的加工图纸仍存在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在通过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后,对该三维模型进行钢结构详图设计,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详图设计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避免因设计误差而导致构件无法安装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梁图纸的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轨道梁的平纵横数据,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构建所述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平纵横数据包括平纵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钢结构详图设计,生成所述轨道梁的二维图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首先获取轨道梁的平纵横数据,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轨道梁的三维模型,然后对三维模型进行钢结构详图设计,生成轨道梁的二维图纸,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详图设计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避免因设计误差而导致构件无法安装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轨道梁的平纵横数据,调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所述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包括:基于所述BIM,根据所述平纵数据,拟合轨道梁中心线,利用所述轨道梁中心线和所述轨道梁的横截面,构建所述轨道梁的三维模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轨道梁中心线和轨道梁的横截面,构建所述轨道梁的三维模型,包括:以所述轨道梁中心线为基准,生成所述轨道梁的超高区间,其中,所述超高区间包括超高区域和超高数据;利用携带所述超高区域和所述超高数据的所述轨道梁中心线和所述横截面,构建所述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无为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无为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极片对齐度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式文化交流现场补光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