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18912.2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单媛媛;卢闻;潘晓艳;王瑾;王嗣岑;贺浪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29/02 | 分类号: | C07D229/0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二硫键 亲和 链接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戊炔酸与乙二胺在PyBoP缩合剂的作用下,得到带有氨基末端中间体;含有氨基末端的中间体与带有二硫键的羧基末端中间体在EDC·HCl的缩合下,得到带Boc保护基氨基的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中间体;将带Boc保护基氨基的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中间体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除保护基得到目标光亲和链接体。本发明中的生物可降解光亲和链接体分子可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化学共价修饰构建探针分子,进而通过传统的光亲和标记技术对目标分子进行标记,后通过触发可释放基团释放体积较大的诱饵分子,从而达到对目标分子的准确标记示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亲和标记技术(PAL)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的优势,运用合成的光亲和探针分子,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产生高活性的中间体,其可以直接与药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进行不可逆共价交联从而实现对药物靶标蛋白分子的捕获。它是分子水平上研究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核心工具之一,对阐明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机理以及药物新靶点的发现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活性小分子靶标蛋白的示踪及确证,其主要基于光交联技术、生物正交技术以及相关的生物分析技术等,实现药物分子靶标的捕获及其示踪。其中光亲和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是在不影响分子活性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化学修饰,在其非活性部位上引入光亲和链接体设计合成光亲合探针分子,其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特异性不可逆的共价捕获与其相互作用的靶标蛋白。再接下来通过生物正交反应来实现所捕获的靶标蛋白的示踪及鉴定。通过对光亲和标记技术工作原理的研究发现,发现该技术也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生物可降解光亲和链接体分子用于化学修饰生物大分子,并且可以用于验证含有生物可降解基团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所构建的探针进行生物标记示踪的可行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其结构式如下:
一种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4-[3-(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3-基]苄胺盐酸盐与亚二硫基二乙酸在EDC·HCl的缩合下,得到带有二硫键的羧基末端中间体;
b)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戊炔酸与乙二胺在PyBoP缩合剂的作用下,得到带有氨基末端中间体;
c)含有氨基末端的中间体与带有二硫键的羧基末端中间体在EDC·HCl的缩合下,得到带Boc保护基氨基的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中间体;
d)将带Boc保护基氨基的含有二硫键的光亲和链接体中间体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除保护基得到目标光亲和链接体,其结构如下: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将亚二硫基二乙酸、EDC·HCl、NHS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0℃下搅拌均匀后,滴加三乙胺,反应2h后,加入4-[3-(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3-基]苄胺盐酸盐进行反应,得到含有带二硫键的羧基末端中间体。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将亚二硫基二乙酸0.1987mmol、EDC·HCl 0.2384mmol、NHS 0.2384mmol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0℃下搅拌均匀后,滴加三乙胺0.2384mmol,反应2h后,加入4-[3-(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3-基]苄胺盐酸盐0.1987mmol,进行反应24h,得到带有二硫键的羧基末端中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