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接入检测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18180.7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管鑫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帝能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00;G01R15/14 |
| 代理公司: | 44606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邵穗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耦合器 触点 负载接入 继电器 电源输出插座 交流电输入 二极管 检测电路 第一端 电路 发光二极管 光电三极管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电气隔离 反向击穿 上拉电阻 限流电阻 端检测 火线 零线 电源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接入检测电路,包括:一保护二极管,用以接入在该电路的后端保护光电耦合器不被反向击穿;一限流电阻,具有一第一端接至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同时该第一触点也与交流电输入的火线相连接,以及一第二端接至一光电耦合器,同时该光电耦合器也与保护二极管相接;一光电耦合器,包括有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用以接在继电器的第二触点,同时,该第二触点也与电源输出插座的第一电极相连接,且该电源输出插座的第二电极与交流电输入的零线相连接;一上拉电阻,具有一第一端接至一后端检测电路的电源,以及一第二端接至该光电耦合器;该负载接入检测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既可以检测负载接入,又可以起到电气隔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接入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负载,又称负荷、载荷。物理含义指将电能转换成 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是一切用电器的统称。 例如电灯泡、电动机、电炉等都叫负载,它们分别将电能转化成光能、机械能、热能等。 另一方面,对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本身来说, 它们承受载荷都有一定限度,一般都在其铭牌上标注,超过这个限度就叫过载。
现有的负载在接入时的检测方法多为机械结构或者复杂的电路组成,实用性和成本过高,且无法进行电气隔离,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既可以检测负载接入,又可以起到电气隔离的负载接入检测电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负载接入检测电路,采用交流电输入,用以检测一电源输出插座的负载,包括:
一保护二极管,用以接入在该电路的后端保护光电耦合器不被反向击穿;
一继电器,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一限流电阻,具有一第一端接至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同时该第一触点也与交流电输入的火线相连接,以及一第二端接至一光电耦合器,同时该光电耦合器也与保护二极管相接;
一光电耦合器,包括有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用以接在继电器的第二触点,同时,该第二触点也与电源输出插座的第一电极相连接,且该电源输出插座的第二电极与交流电输入的零线相连接;
一上拉电阻,具有一第一端接至一电源,以及一第二端接至该光电耦合器。
作为优选,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在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且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也与保护二极管的阴极相接,保护二极管采用反向并联的方式接入光电耦合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保护二极管的阳极相接,保护二极管采用反向并联的方式接入光电耦合器。
作为优选,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在保护二极管的阳极,所述保护二极管的阴极接在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保护二极管采用串联的方式接入光电耦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继电器的第二触点相接,保护二极管采用串联的方式接入光电耦合器。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二极管设有四个、并两两对接组成一桥式整流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第一端接至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交流输入的第二端接至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插在电源输出插座上的负载形成电流回路。
更进一步的,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接在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输出负极接在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插在电源输出插座上的负载形成电流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为后端检测电路的电源,导通电源后即可实现信号传输,检测出电路出现负载。
进一步的,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光电耦合器内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帝能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帝能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1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