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式受电弓上臂与气囊式受电弓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16617.3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朋;黄思俊;徐玉峰;张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B60L5/32 |
| 代理公司: | 11260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路接头 中心轴 气动管路 受电弓 支撑臂 气路元件 气囊式 主支承 空心圆锥管 焊接结构 空心圆管 故障率 内孔 上臂 紧凑 连通 损伤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受电弓上臂与气囊式受电弓,包括主支承臂与气路元件;所述的主支承臂包括中心轴(3)、纵支柱(4)与支撑臂(5);所述的中心轴(3)为空心圆管,所述的纵支柱(4)为空心圆锥管,纵支柱(4)直径大的一端与中心轴(3)中部相贯固定连接;纵支柱(4)直径小的一端与支撑臂(5)中部相贯固定连接;所述的气路元件包括第一气路接头(11)、第二气路接头(13)与气动管路(12);所述的第一气路接头(11)设于所述的中心轴(3)中部,所述的第二气路接头(13)设于所述的支撑臂(5)中部,所述的气动管路(12)设于纵支柱(4)内孔中连接并连通第一气路接头(11)与第二气路接头(13)。采用新的焊接结构,该结构简单、紧凑,极大的降低了气动管路机械和老化损伤的故障率,提高了受电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新风净化装置中的气囊式受电弓上臂与气囊式受电弓。
背景技术
气囊式受电弓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化轨道交通车辆受流,配备自动降系统ADD(Auto Drop Device),主要包括底架、下臂、下导杆、上臂、上导杆及弓头等部件。
受电弓的上臂与弓头、下导杆及下臂连接,形成升降弓铰接机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横向刚度、抗扭转刚度及强度要求,高速受电弓上臂还要求上臂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和弓网振动特性。自动降弓系统是通过气动元件实现控制的,弓头与底架的自动降弓系统的各气动元件需要通过气动管路连接。这里的气动管路在行业内通称“ADD风管”。
弓头与下臂区间的这一段气动管路,鉴于现有技术上臂结构特征的局限性仅通过机械式固定方法(如尼龙扎带、卡箍等)固定在上臂或上导外侧,这些气动管路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异物击打、风动载荷、环境温度、紫外线等)常常发生破损甚至断裂,造成受电弓异常自动降弓,影响列车车辆的运行秩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式受电弓上臂与气囊式受电弓,采用新的焊接结构,该结构简单、紧凑,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和弓网耦合振动特性,同时还拥有横向刚度高、抗扭转性好,强度可靠等优点,并利用其结构特征,将气动管路进行隐藏式设计,放置于上臂内部,极大的降低了气动管路机械和老化损伤的故障率,提高了受电弓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囊式受电弓上臂,包括主支承臂与气路元件;
所述的主支承臂包括中心轴3、纵支柱4与支撑臂5;所述的中心轴3为空心圆管,所述的纵支柱4为空心圆锥管,纵支柱4直径大的一端与中心轴3中部相贯固定连接;纵支柱4直径小的一端与支撑臂5中部相贯固定连接;
所述的气路元件包括第一气路接头11、第二气路接头13与气动管路12;所述的第一气路接头11设于所述的中心轴3中部,所述的第二气路接头13设于所述的支撑臂5中部,所述的气动管路12设于纵支柱4内孔中连接并连通第一气路接头11与第二气路接头13。
所述的中心轴3中部设有第一气路接头安装座8,所述的第一气路接头11固定于第一气路接头安装座8上。
所述的支撑臂5中部设有第二气路接头安装座9,所述的第二气路接头13固定于第二气路接头安装座9上。
所述的支撑臂5中部包裹拉板10,通过拉板10与纵支柱4直径小的一端相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气路接头安装座9固定于拉板10上。
所述的中心轴3两端分别对称固定一个轴座2,轴座2连接气囊式受电弓的下臂的转轴16。
所述的中心轴3中部第一气路接头11两侧分别固定有臂板1。
所述的支撑臂5为U型,两端固定连接上交叉管6两端,且上交叉管6轴线与中心轴3轴线平行。
所述的上交叉管6两端关于纵支柱4对称分别设有导电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66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