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元件电阻温度系数的快速测定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15682.4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刘华臣;陈义坤;吴峤;邓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孔令娟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元件 电阻 温度 系数 快速 测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元件电阻温度系数的快速测定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热源的连接端;温度测量模块;阻值测量模块,其与加热元件连接;记录模块,温度测量模块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和阻值测量模块的电阻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记录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以及处理模块,其与记录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方法包括:确定快速测定装置;控制加热元件连接外部热源,使加热元件升温;利用温度测量模块采集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利用阻值测量模块测量加热元件的电阻值;利用记录模块记录采集的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和测量的加热元件的电阻值;利用处理模块对记录的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和电阻值进行处理,获取加热元件的电阻温度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元件电阻温度系数的快速测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加热不燃烧器具的加热元件主要由基体和电阻发热体组成,而电阻发热体在温度值上升过程中,由于电阻发热体的阻值会依据本身存在的电阻温度系数(TCR)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必须准确掌握电阻发热体的电阻温度系数值,才能对用于加热不燃烧器具的加热元件的加热特性有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测定电阻温度系数值的方法主要是烘箱法,即通过外部热源分别将加热元件被动加热到温度值T1,T2,再用万用表离线测试加热元件对应温度值T1,T2时的电阻R1,R2,从而根据公式计算出TCR=(R2-R1)/R1*(T2-T1)。然而,该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外部热源的温度值具有偏差,其次将加热元件加热到指定温度值时也会存在偏差,且加热元件受热均匀性也较差,从而导致电阻温度系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元件电阻温度系数的快速测定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快速测定加热元件的电阻温度系数,准确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热元件电阻温度系数的快速测定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热源的连接端;温度测量模块,其用于采集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值;阻值测量模块,其控制输入端与所述加热元件连接,用于测量所述加热元件的电阻值;记录模块,所述温度测量模块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和所述阻值测量模块的电阻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记录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采集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和测量的所述加热元件的电阻值;以及处理模块,其与所述记录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记录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将记录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和电阻值传输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基于记录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值和电阻值计算所述加热元件的电阻温度系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加热基体上的电阻发热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连接所述外部热源后,所述电阻发热体升温。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实时采集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阻值测量模块实时测量所述电阻发热体的电阻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模块自动记录实时采集的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值和实时测量的所述电阻发热体的电阻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基于自动记录的实时采集的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值和实时测量的所述电阻发热体的电阻值自动计算所述加热元件的电阻温度系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通过温升控制部连接外部电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升控制部上设置有阻值测量部形成所述阻值测量模块。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升控制部设置成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上设置有所述阻值测量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包括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阻值测量模块包括智能万用表、数字电桥或智能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56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