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9590.5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8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浩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冠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接触氧化 沉淀池 生物滴床 除磷 布水系统 出水系统 提升池 消毒池 脱氮 支架 过滤 污水处理领域 污水流动方向 污泥产生量 一体化装置 从上到下 进水管路 填料模块 同步除磷 依次连接 依次设置 进水管 提升泵 自流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厌氧接触氧化池、生物滴床、沉淀池、中间提升池、过滤除磷罐和消毒池;生物滴床位于厌氧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的上方,生物滴床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布水系统、填料模块和出水系统,厌氧接触氧化池通过进水管路与布水系统连接,进水管路上安装有提升泵,出水系统自流的连接厌氧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沉淀池、中间提升池、过滤除磷罐、消毒池按照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同布进行脱氮和除磷,还具有降低污泥产生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吨位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在处理生活污水时能耗较高,且动力设备维修较频繁。相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来说,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营管理过程中,因加药和设备维修频繁造成的人工费用投入太高,最终导致多数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或无人管理、或者瘫痪而无法正常运行。
同时因为一般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缺少排泥功能,造成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长期运行后缺乏除磷能力。
公告号为CN10219037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滴床,该生物滴床由进水管路、布水系统、填料模块及出水系统构成,进水管路和布水系统设在上部,将进水均匀分布到填料模块中,填料模块沿垂直向设置,上部填料模块以下部填料模块做支撑,无需单独设置支撑架,出水系统设在最下部,收集、回流及排放处理水。
其中,填料模块为硬质塑料、玻璃钢或轻质金属板材制作成网格结构,该填料模块沿垂直向设计成波纹形,延长水流路径。填料模块借助下部填料模块做支撑,无需单独设置支撑架,方便安装;填料模块可由波纹板和连接杆组合而成或一次注塑成型,针对不同浓度废水,选用不同长度连接杆或波纹板间距,即可改变填料模块间隙,防止污水中大粒径物质被筛分截留在填料床,污水在滴落过程依靠填料表层附着的生物膜的生化作用而降解,脱落的微生物膜可以顺利穿过网格结构填料床,从根本上防止了填料床堵塞,避免了反冲洗,简化污水处理运行操作过程。
上述的生物滴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自然供氧、能耗低,且污泥产量少,非常适用于小吨位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以及污泥量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一体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一体化装置,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厌氧接触氧化池、生物滴床、沉淀池、中间提升池、过滤除磷罐和消毒池;所述生物滴床位于所述厌氧接触氧化池、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生物滴床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布水系统、填料模块和出水系统,所述厌氧接触氧化池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进水管路上安装有提升泵,所述出水系统自流的连接所述厌氧接触氧化池和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所述中间提升池、所述过滤除磷罐、所述消毒池按照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除磷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含铁过滤除磷填料,所述含铁过滤除磷填料为铁矿石或者铁砂。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反冲洗接口。
优选的,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氯片和/或紫外线消毒灯。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与所述提升泵、所述排污阀电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污水同步除磷脱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污水提升到厌氧接触氧化池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浩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浩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9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