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及声学消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8243.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7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吉;孙亚轩;严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78 | 分类号: | G10K11/178;G10K11/168;B60R13/02;B32B15/20;B32B15/14;B32B17/02;B32B17/06;B32B27/40;B32B27/12;B32B27/06;B32B2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石慧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驾驶 室内 方法 声学 消声 结构 | ||
1.一种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行驶状态对应的噪声声源点、噪声测试点和噪声传递点对应的噪声数据;
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频谱转换,得到噪声数据对应的频谱;
基于所述噪声数据对应的频谱,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路径传递分析,确定目标传递路径;
根据所述目标传递路径,确定声学消声结构;
采用所述声学消声结构对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对应的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2.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噪声数据对应的频谱,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路径传递分析,确定目标传递路径,包括:
基于所述噪声数据对应的频谱,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特征分析,确定目标声源点;
根据所述目标声源点对应的声源特征,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路径传递分析,确定所述目标传递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声源点对应的声源特征,对所述噪声数据进行路径传递分析,确定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包括:
根据同一行驶状态对应的所述目标声源点的声源特征,对目标声源点和所述噪声测试点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所述行驶状态对应的相关频率数据;
基于所述相关频率数据,对所述噪声传递点进行路径传递分析,确定所述目标传递路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同一行驶状态对应的所述目标声源点的声源特征,对目标声源点和所述噪声测试点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所述行驶状态对应的相关频率数据之后,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还包括:
统计所有所述行驶状态对应的相关频率数据,去除所述相关频率数据中的频率异常点,更新所述行驶状态对应的相关频率数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相关频率数据,对所述噪声传递点进行能量分析,确定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包括:
基于所述相关频率数据,对所述噪声传递点进行能量分析,得到与所述相关频率数据对应的能量最大点;
基于所述能量最大点对应的噪声传递点,确定所述目标传递路径。
6.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声学消声结构对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对应的目标声源点和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包括:
采用第一消声结构对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对应的目标声源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采用第二消声结构对所述目标传递路径对应的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7.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6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目标声源点相对面的隔热层、与所述隔热层紧密结合的吸音层以及与所述吸音层紧密结合的隔音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铝箔层或者玻璃纤维层,所述吸音层包括发泡聚氨酯层或吸音棉层,所述隔音层包括橡塑发泡隔音层或橡胶隔音层。
9.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6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传递点包括室内顶棚对应的噪声传递点、室内地板对应的噪声传递点、室内车门对应的噪声传递点和室内后围对应的噪声传递点。
10.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驾驶室内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噪声传递点相对面的吸音层和与所述吸音层紧密结合的阻尼层或隔音层,用于对所述室内顶棚和室内后围对应的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包括吸音层或阻尼层,用于对所述室内地板对应的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包括吸音层,用于对所述室内车门对应的噪声传递点进行声学包裹,实现降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82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挪车提醒系统
- 下一篇:轨道列车、车载控制器及轨道列车的测速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