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瘫痪病人智能看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08043.5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5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慕亚芹;邹荣;邹欣哲;张思睿;许桢英;王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A61B5/369;A61B5/374;A61B5/11;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平台 瘫痪 病人 智能 看护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瘫痪病人智能看护系统,包括远程控制端、云平台控制模块和智能看护设备,智能看护设备是看护的执行端,实时采集脑电信号、双目视频图像;云平台控制模块根据脑电信号、双目视频图像作出控制智能看护设备动作指令;远程控制端用于接收和存储智能看护设备所采集的脑电信号、双目视频图像,以及监控指令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能够向智能看护设备所发出的工作指令,进行人工控制。云平台控制模块用于有效实施监控、管理控制其权限内的智能看护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远程控制端采用双目视频透视式显示方式或者三维场景显示方式,既能实现自主看护,也可基于增强现实的远程控制式看护;实现看护管理人员的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技术,采用看护管理人员共享策略,用于医院、养老院和社区家庭场景的针对瘫痪病人的远程智能看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显著增加。以医院为例,国内医疗系统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护理人员流失严重,这主要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档次医院之间软硬环境和报酬差距较大导致。
在养老院方面,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而社会养老福利机构的百万员工中,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者仅6万人,专业化人才缺口巨大。另外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差、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等原因,难以吸引专业人才。
在社区护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供需矛盾。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程度低,社区护理缺少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不能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本发明着眼于看护管理人员共享思路,基于智能看护设备,在物联网云平台下为瘫痪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智能看护设备,在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基础上采用看护管理人员共享策略,最终实现本地端无人化智能化的看护服务,旨在为病患提供一个更为自由、便利、有尊严的照料,解决目前因护理人员缺乏导致的供需矛盾问题。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瘫痪病人智能看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控制端、云平台控制模块和智能看护设备;
所述远程控制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分别用于接收和存储智能看护设备所采集的脑电信号、瘫痪病人的头部正面图像、本地场景的双目视频图像,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向智能看护设备发送控制质量,并监测智能看护设备对云平台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对其所发出的工作指令的完成情况;
所述云平台控制模块,根据远程控制端传送来的脑电信号、瘫痪病人的头部正面图像、本地场景的双目视频图像,评判智能看护设备需要执行的任务,并向智能看护设备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智能看护设备,包括第二通讯模块、运动行走模块、双目相机模块、机械臂模块、脑电信号采集模块;
所述脑电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瘫痪病人的脑电波信号,并完成脑电波信号的解析;
所述运动行走模块为带有第一控制单元、并由电机驱动的轮椅,能够接收人机交互模块、云平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执行;
所述双目相机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双目摄像头,根据人机交互模块、云平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实时采集瘫痪病人的头部正面图像、本地场景的双目图像;
所述机械臂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机械手臂,能够根据远程控制端、云平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规划的运动路径和相应抓取、喂送动作;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脑电信号采集模块、双目相机模块所采集的信号传输给远程控制端,并接收远程控制端、云平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控制端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为三维场景显示模块或双目视频透视显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8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