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无人机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程堆弃体量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7994.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刘晨曦;李建明;王一峰;张长伟;崔豪;许文盛;邓灵敏;张平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F17/00 | 分类号: | G01F17/00;G01C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无人机 高密度 电阻率 工程 体量 测量方法 | ||
1.一种联合无人机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程堆弃体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利用电法仪器探测项目区地下视电阻率,测定堆弃体底面高程,通过无人机航拍及控制点位布设获取堆弃体表面高程,利用GIS计算堆弃体上下表面高程差即可计算出堆弃体量;
所述测量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项目区环境数据采集:对项目区土石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工程堆弃体与原始地表分界处地质情况进行采样,重点对堆弃体表面的土样以及堆弃体与原始地貌交接处的土样、岩石进行采集得到采集样本,确定采集样本的视电阻率;
步骤二、高密电法数据采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率定地下视电阻率:先以固定间距x沿测线布置若干根电极,这些电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固定在原处不动;取a=nx(n=1,2,3,…),对每一个取定的活动电极间距a,将两两相距为a的四根电极经电极转换开关连接到仪器上,通过电极转换开关换接电极,一次完成各种装置形式的电阻率测量;一个测点的全部测量完成后,将整个电极排列向前移动一个x距离,然后进行下一测点的观测,这种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活动电极间距为a的整条剖面全部测完为止;
对应点的视电阻率ρs:
其中K为电极装置系数;AM、BN、AN、BM为两点间直线距离值;I为电缆里面测试用的电流;ΔUMN为电缆里面测试用的电流电位差;
步骤三、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与三维数据反演:
(1)删除坏点: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删除异常值,取其上下值的均值进行填补;
(2)数据的光滑平均: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会受到随机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随机噪声的干扰,对数据用光滑平均法进行处理;
(3)二维数据的三维转换:结合电极的地形文件,将二维高密度数据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网度进行合并转换,得到带地形的二维切片数据,x方向是测线的长度,y轴方向是相邻两条测线之间的距离,以第一条测线的起点为x、y轴的起点;
(4)三维数据反演:对步骤(3)得到的的二维切片数据进行插值,利用res3dinv三维高密度反演软件进行反演得到三维地形结果;
(5)三维切片成图:利用SKUA-GOCAD软件将三维地形结果进行x、y两个方向上的切片,调整色标及地质体的三边比例;
步骤四、下垫面高程勾绘,获得堆弃体下表面DEM
结合步骤一中项目区视电阻率的采样结果,以及步骤三的含有地形数据的二维反演结果,对三维地电模型进行解释,在ArcGIS软件中,通过利用获取离散点坐标和高层信息的方法,构造下垫面DEM;
步骤五、无人机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用无人机对堆弃体进行全方位航拍,并通过定位仪布设控制点,利用三维模型制作软件对野外航拍无人机影像进行处理,通过几何纠正、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三维模型制作软件自动进行三维重建、点云密集匹配、地形建模,利用定向坐标构建不规则的三角网,对三角网进行格网间距设置,内插高程点,得到数字正射影像DOM及数字地表模型DSM,通过控制点即可得知堆弃体上表面范围内各点的高程数据,即堆弃体表面DEM数据;
步骤六、 堆弃体体积的获取
将步骤四获得的堆弃体下垫面DEM及步骤五获得的堆弃体表面DEM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对两者特征点进行配准,在ArcGIS中勾出实际扰动区域,利用ArcGIS中SpatialAnalyst的Cutfill函数进行计算,计算堆弃体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79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隔膜体积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矿斗所载矿物体积测量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