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6870.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张允忠;王兆明;苏凯;闫涛;赵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810001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系列 停电 二次 启动 方法 | ||
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量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本发明可实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8小时以上的二次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生产工艺中,若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则会造成电解槽全系列停电事故,长时间停电和低电流(低于电解槽保温电流)运行,导致电解槽热量无法维持,电解槽热收入得不到保证,在此过程中,电解温度急剧下降,槽内液体电解质成固体状态,一部分电解质沾结阳极底掌,一部分下沉到炉底。
现有技术中,在供电负荷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保证部分电解槽能达到保温电流,会选择根据电解槽情况,通过坐槽使部分电解槽达到正常生产的条件,然后再二次启动剩余电解槽。一般是灌入电解质,并将电压抬至3.5V左右,依靠低电压将槽内凝固电解质熔化以达到二次启动,此种方法实施后槽内阳极脱落持续增加,灌入的电解质成固体状态,成功启动电解槽的几率非常低,期间的被迫停槽造成全系列的低电流运行,失去二次启动最佳时间段。
可见,电解槽全系列停电将会给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后果,而现有二次启动方法存在严重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可实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8小时以上的二次启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包括:
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
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量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
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量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转入正常生产条件。
所述第一步中坐槽是指在电解槽停电后,电解质收缩严重,甚至于电解质凝固沉入炉底,电解槽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在不停槽情况下,将阳极全部做到铝水中3~5cm,依靠铝水导电性能进行铝液焙烧,以保证电解槽热能损失,维持电解槽保温状态,以便于进行二次启动。
所述第二步中效应启动方法是指在启动电解槽时,灌入足量电解质后,将电压抬至效应状态的电解槽电压以上,利用高电压产生热能使电解槽内凝固的电解质全部熔化,达到电解槽正常生产条件。
所述效应状态的电解槽电压为8V,保持8~15V,时间30分钟左右。
所述第三步中,点抬电压方式是在抬电压进行二次启动过程中控制槽电压上升速度,每次抬电压时槽电压上升控制在0.1~0.2V,同时观察阳极上升程度和电解质工作状态。
由于启动温度不能低于770℃,为了达到二次启动要求,需要将电压从2.0以下抬至2.5V左右,通过抬高电压增加热收入,而从2.0V以下抬至2.5V,而槽内没有液体电解质,只能采用点抬方式,每次使电压上升0.1~0.2V;即电压升高,通过拉开极距使槽内热量增加,使温度上升到二次启动温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6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