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6570.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丁渭平;戴沛松;杨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1/27;B60G1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钟玉巧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气馈能 悬架 作动器 | ||
1.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浮悬置(1)、法兰支架(2)、第一气囊(3)、安装板(4)、第一卡箍(5)、密封圈(6)、第二气囊(7)、第二卡箍(8)、连接套(9)、连接环(10)和磁浮作动器(11),所述磁浮悬置(1)固定在法兰支架(2),所述法兰支架(2)将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连接到车辆簧上质量部分,所述磁浮悬置(1)置于安装板(4)顶部,所述磁浮作动器连接安装板(4)底部并通过密封圈(6)密封,所述第一卡箍(5)环设在安装板(4)外缘,所述连接环(10)、连接套(9)和第二卡箍(8)从内至外依次环设在磁浮作动器(11)外,所述第二卡箍将第二气囊(7)固定在连接套(9),所述第一气囊(3)设置于法兰支架(2)与第一卡箍(5)之间,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第一卡箍(5)底部和磁浮作动器(11)顶端,所述第一卡箍(5)将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7)固定在安装板(4),所述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7)构成空气弹簧并为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提供所需的刚度;磁浮悬置(1)包括法兰盘(1-1)、悬置端盖(1-2)、永磁环(1-3)、铁芯(1-4)、底壳(1-5)、锁紧螺母(1-6)、线圈保持架(1-7)、悬置励磁线圈(1-8)、锁紧件(1-9)、永磁片(1-10)和衔铁(1-11),法兰盘(1-1)和悬置端盖(1-2)滑动连接且法兰盘(1-1)可上下滑动,永磁环(1-3)安装在底壳(1-5)内,铁芯(1-4)安装在底壳(1-5)内,铁芯(1-4)的顶面与永磁环(1-3)的底面接触,线圈保持架(1-7)通过永磁片(1-10)紧压在铁芯(1-4)顶部,永磁片(1-10)的边缘处将线圈保持架(1-7)的内侧卡住,悬置励磁线圈(1-8)缠绕在线圈保持架(1-7),锁紧螺母(1-6)内置于底壳(1-5)的内缘处并将铁芯(1-4)固定在底壳(1-5)内,衔铁(1-11)内置于底壳(1-5)内的顶部,衔铁(1-11)连接至法兰盘(1-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浮作动器包括活塞杆(11-1)、上端盖(11-2)、外缸筒(11-3)、内缸筒(11-4)、馈能线圈(11-5)、弹簧电磁活塞组件(11-6)、第一电极(11-7)、下端盖(11-8)、第二电极(11-9)、下端缓冲弹簧(11-10)、作动器励磁线圈(11-11)、下端永磁体(11-12)、中端永磁体(11-13)、上端永磁体(11-14)和上端缓冲弹簧(11-15),所述外缸筒(11-3)套设在内缸筒(11-4)外,所述第一电极(11-7)和第二电极(11-9)分别设置在内缸筒(11-4)内,所述上端盖(11-2)和下端盖(11-8)分别连接在外缸筒(11-3)和内缸筒(11-4)的顶端和底端,所述馈能线圈(11-5)设置在外缸筒(11-3)和内缸筒(11-4)之间且对外连接电路,所述内缸筒(11-4)内从下至上依次排布有下端缓冲弹簧(11-10)、下端永磁体(11-12)、弹簧电磁活塞组件(11-6)、中端永磁体(11-13)、弹簧电磁活塞组件(11-6)、上端永磁体(11-4)和上端缓冲弹簧(11-15),所述作动器励磁线圈(11-11)分别缠绕在下端永磁体(11-12)、中端永磁体(11-13)和上端永磁体(11-14),所述活塞杆(11-1)依次穿过上端缓冲弹簧(11-15)、上端永磁体(11-14)和弹簧电磁活塞组件(11-6)并与中端永磁体(11-1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1-1)的顶端连接至安装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电磁活塞组件(11-6)包括组件弹簧(11-6-1)、组件励磁线圈(11-6-2)和组件永磁体(11-6-3),多个所述组件弹簧(11-6-1)和组件永磁体(11-6-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组件励磁线圈(11-6-2)缠绕在组件永磁体(11-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端永磁体(11-13)上方和下方的组件励磁线圈(11-6-2)缠绕方向相反,使得中端永磁体(11-13)上方和下方的组件励磁线圈(11-6-2)产生的磁场力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65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弗逊式端头
- 下一篇:一种集成的空气悬架供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