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插拔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02625.2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2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吉联科技有限公司;周丹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插拔 模块 解锁 结构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插拔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所述解锁结构主要包括推拉手柄、解锁片、壳体以及运动块,推拉手柄推动解锁片向壳体后端,完成解锁,然后拉动所述推拉手柄,可完成分离动作;在解锁状态下,通过旋转推拉手柄,可实现解锁片的复位。因此,本发明为模块的解锁与复位提供了一种完备的操作机制,不仅可以做到带缆插拔,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在位的复位,同时能最大程度避免误操作和意外的发生,而其相关的各项操作亦简单易行。与此同时,使用本发明解锁结构的可插拔模块,其组装过程简单、快速,装配牢靠稳固,无隐患,也无需借助特殊或专门工具,其部件的拆卸和更换也十分容易,具有很好的可操作实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通信用电子或光电子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中向外部线路——如电缆、光缆,发送和从这些线路接收信号的端口,通常由可插拔的电子或光电子模块构成。这些模块以直接插入和拔出的方式被方便地随时安装和卸载于设备通信单元的安装插槽,或称安装笼中。其中模块插入的一端(称其为尾端)与通信设备内部的电子接口实现接触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称其为前端)形成设备于面板上的通信端口,用于与具有对应标准化接头的各类电缆或者光缆连接,或者,模块所连接的线缆为一体化永久性质的连接,将模块拔除的同时线缆被一同移除。
对于可插拔模块于通信设备中的安装和卸载而言,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既要保证模块在安装下的与设备间两者含密集连接点的电子接口间的稳定连接,防止模块在工作中因移位或意外被移除而导致信号受损或者线路中断,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模块又要能在需要的时候被方便地从设备中移除,这称为可插拔模块的锁定与解锁问题。
关于可插拔模块于通信设备中的锁定,其锁定的基本形式在业内会达成某种一致,并在有关的协议与标准中体现,以获得模块与设备间产品的匹配与通用。图1所示为业界及有关协议与标准中约定的针对其中一种主要类型的可插拔模块1',其于设备安装笼2中锁定的基本形式。在该锁定形式中,安装笼2的两侧各设置一朝向安装笼2尾端并向笼内弯曲的弹片21,可插拔模块1'壳体两侧则各提供一某种形式的朝向该安装笼弹片21的锁止台阶面结构,如图1中所示例的锁止台阶面1711'。当模块1'插入安装笼2,模块的锁止台阶面1711'抵达安装笼弹片21位置时,弹片21向下释放抵住锁止台阶面1711',从而形成模块1'于设备安装笼2中的锁定。该锁定位置同时对应着模块1'已插入到安装笼2的最里端,此时模块不能再向回移动或被拔出,实现模块与设备间电子接口的稳定连接。
上述约定的该锁定的基本形式,即决定了模块1'解锁的基本形式:为使模块1'自身能具备某种操作机制,使得在需要将模块移除时,该机制可将安装笼2两侧的上述弹片21顶起,使弹片21与模块1'壳体两侧的如图1所示例的锁止台阶面1711'分离,从而解除对模块的锁定,模块可于设备中拔出。业界该领域模块的已有解锁机制中,针对该类模块1',大多利用到一具有设定斜面结构的可移动凸台结构,如图1中所示的解锁凸台1211',其解锁操作机制使得模块1'上带有的该解锁凸台1211'在其解锁操作下可向弹片21方向移动,从而用其斜面结构将安装笼弹片21顶起,完成模块1'的解锁。
在上述的解锁基本形式下,业界运用到的已有解锁操作机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旋转式拉环设计,其拉环固定于模块壳体的前端并可绕该固定点旋转,该旋转通过连动结构带动壳体两侧的其末端为解锁凸台1211'的一解锁部件做水平前后移动,实现上述的解锁,以及复位操作,典型结构可参见代表专利US9146366B2;另一种是直拉式拉环设计,用一个水平向外拉动的拉环直接拉动模块壳体两侧的末端为解锁凸台1211'的其解锁部件向弹片21方向移动,在完成解锁的同时亦将模块拔出,之后再利用模块上配置的弹簧结构使解锁部件自行回位,即复位,典型结构可参见代表专利CN20131011432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吉联科技有限公司;周丹,未经武汉安吉联科技有限公司;周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2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模组
- 下一篇:一种快速耦合大发散角激光至单模光纤的装置及方法





